第十一章(1 / 2)

盡管師公的壽辰沒有大辦的意思,可蘄州城的人們依然感念曾師公、師公、師父平日對他們的幫忙和照顧為他送來不少賀禮,師娘吩咐一一留席,到晌午開席時滿滿地坐了六十桌。

一陣劈裏啪啦的鞭炮過後,便是拜壽,師娘和師父送的是蘄州城三年義診;爹爹和哥哥知道師公樂善好施,送的是人參、鹿茸等昂貴藥材的供給;三月功夫好,用劍塑雕也是一絕,送的便是一尊半米長短的臥佛;九月性格內向,大多時候喜歡讀書,送的賀禮最為新穎,乃是自己譜調的琴簫合奏《拜壽》曲;因為《本草綱目》的熱賣,市場上已經嚴重缺貨,所以我送給師公的生日賀禮,是《本草綱目》加印三百萬冊,師公喜不自勝;富貴的賀禮最普通,送的是雨前龍井茶;而師兄寧修送上打來的野味為師公賀壽時,被師公用不讚同的眼光看了好半天,不過還好沒有當眾批評他,寧修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待寧修入座後,師公起身滿了杯酒,說了一些感謝諸位鄉鄰的話,遙敬了一杯後唱開席。不少孩童拍手叫好,一時間席上笑語不斷,熱鬧非凡。酒過三巡,爹爹起身,笑容可掬的眾人說道,“本不該在此時擾了諸位的興致,不過老夫確實有一喜事,犬子將與下月初六成婚,迫不及待地宣布,就是想借著李大夫的壽辰大家高興說出來好讓大家與我同樂一翻,屆時歡迎諸位來滄州佟府做客,佟某一定備上好酒好菜恭迎諸位。”大家鼓掌,祝賀聲,恭喜聲象秋日的潮水一般,一浪接著一浪響起。

翌日一早,爹爹和哥哥象師公、師父和師母辭行,師母取了些蘄州特產讓我們帶上,說哥哥的喜宴全家都來,師兄在一旁厥了厥嘴說,你們慢慢來吧,我要跟小曦他們一起下滄州,任師娘在身旁再三警告說不準,還是趁她不注意的時候跳上了馬車跟我們一道回滄州。

滄州的曆史悠久與蘄州不相伯仲,滄州的文化卻與蘄州大不相同,蘄州曆來文化底蘊較濃,是文人墨士流連忘返的地方。而滄州乃是‘武術之鄉’。

滄州武術兵器有六合、八極、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掛、唐拳、螳螂、昆侖、飛虎、太平、八盤掌、地躺、青萍劍、昆吾劍、闖王刀、瘋魔棍、二郎、苗刀、燕青,形意、戳腳、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張、短拳、楊家槍、太極、八卦遍布各地。

然而滄州還有一絕,便是雜技。民間流傳有:“上至九十九,下至才會走,滄州耍玩意兒,人人有一手。”之說,在滄州境內,無論是村莊農舍,還是田間地頭,或是街頭院落,到處可以看到演練雜技的畫麵。

寧修學武,主要是強身健體,學業有成後師父更勒令他不得在外人顯擺,而寧修一向自高自傲,頂多就是在院裏與三月切磋,還都是點到為止,所以後來寧修雖然日日拉著我去拜會各武林前輩,聽他們講解武術要點,聽歸聽,但他從不出麵與他們切磋比試。

這日雲淡風輕,風和日麗,我和寧修跟往常一樣聽完武術要點講解後,路過迎香樓,打算去裏麵吃飯。剛一入座,就看見哥哥領著一個中年男子走進來,見我們也在,問了中年男子的意見,得到‘同意’的回複後,便與我們同席入座。

哥哥為我們引薦,道:“這位是孟禾孟公子,曦兒還記得嗎,你們見過的?”

“孟禾哥哥?”我詫異地抬起頭看他。麵前男子著一身米色水印祥雲錦繡長袍,嘴角勾笑,眉峰挺立,與眸中熠熠光彩輝映著,即便他努力地收斂,依然透露出一種令人不可直視的氣勢。我正疑惑時,忽聽孟禾道:“子霖兄說笑了,快八年未見,想必小曦姑娘早就把我給忘了。”說著又將目光移至我臉上,淺笑道:“不過,我還是記得小曦姑娘的,十年前,小曦兒生日時,那個鳳凰的糖人可是我買給你吃的,後來的好幾年你都隻喜歡吃鳳凰糖人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