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掌櫃看看肖月說:“弟妹,是這樣的,東家來信問可不可以在10月份的時候做多點,你也知道11月就冷了,尤其下雪之後路就更不好走了,東家的意思是10月份做多點一次運完,冷了就不做了,直接賣就行了。”
這個問題肖月也想到了,點頭同意,“這樣吧,馬上要秋收了,這個月是不行了,下個月吧!我做一個月的醬料你們都運走,這樣的話應該可以夠3、4個月的量,你看怎麼樣?”
高掌櫃點頭,“當然好了,尤其是到新年的時候,這醬料估計就會賣的很火熱了。”
肖月也想到了,前世的時候新年大促,東西都賣很快。
談完了正事,楊昌發跟著高掌櫃去了衙門,肖月身上帶著銀子也就沒有亂走,留在福興居裏等著。
回去的時候,高掌櫃派著一個夥計跟他們一起走,要到沈俊淩那個莊子裏找管事的,去看看那塊地的位置。
買到了地,楊昌發很高興,趕著牛車都興奮的嘴角翹著。
路過那個莊子的時候捎上了莊子的管事,到了臨水村村口的位置,那個管事的指著地給楊昌發說:“大兄弟,你看,路那邊的地都是咱們東家的,現在就是你們的了。”
肖月看過去,那是在臨水村的那條河河邊的位置,村裏的人田在河的那邊,他們家的在這邊,50畝的水田再過來也就是大道了,所以那個位置也就他們一家的地。
這樣正好,省得到時候因為地的事跟人吵了,每年因為爭水村裏總有人吵架。
大道的那邊是鄰村的地,那10畝的旱地跟村裏人在一起,看過了地之後,楊昌發趕著牛車送那個管事的回去,酒樓的夥計是趕著馬車來的,所以不用楊昌發送,已經到了村口肖月就自己走了回去。
回到家之後,楊小姑已經做好了午飯,肖月從井裏打的涼水,洗了稍微涼快點,就趕緊回屋去換衣服了。
等楊昌發回來,肖月給楊小姑說了買地的事,楊小姑也很為他們高興。
臨水村的秋收開始了,肖月跟楊昌發沒有地也就沒有事忙。本來肖月以為老屋那邊秋收的時候,應該會叫他們過去幫忙的,。
想到老屋那邊因為楊昌富做官,便認為自家跟臨水村的人不一樣,今年的秋收老屋那邊直接從鎮上請人幫忙秋收,老屋全家都跟地主一樣坐著等糧食入倉,隻有楊昌貴這個老實勤快的人一直跟著忙前忙後的。
老屋那邊沒事,肖月跟楊昌發就回娘家幫了幾天忙,肖家隻有3畝水田,5畝旱地。
臨水村周圍的地都是村裏人的,沒事是不會賣的,剩下的地就是那些大地主的更不會賣,因此是想買都沒地方,幸好肖老爹會木匠活,家裏也吃喝不愁。
忙了5天,肖家的地就收拾完了,剩下的就是收拾地和曬糧食了,肖月跟楊昌發就沒有去了,因為他們還要收拾自家的地。
肖月跟楊昌發當時買地的時候是在鎮上直接買的,回來在村口認了下地,因此他們買地的事情村裏人都不知道。
這次二人收拾地的時候,村裏人才發現那片好地是楊昌發家的了。就開始說楊昌發兩口子掙錢了,不過因為是秋收大家都在忙,也就隻是說幾句就過去了。
而村裏的長舌婦李嫂子和桂花娘哪肯放過這個大新聞。
這兩家地是鄰居,二人邊幹活邊聊天。
李嫂子酸溜溜地說:“楊家真是不知道哪裏燒了高香了,老二家會賺錢,老三家做官的。”
桂花娘開口,“就是,想當年他們家多窮啊!現在真是.....”
“你是不知道,我聽別人說楊家老三生下來的時候,有個算命的說那是個富貴命。不過那時不是說楊家老二是個不詳之人嗎?生下來的時候是腳先出來的,怎麼現在也成了有錢人了?”
桂花娘撇撇嘴,“誰知道啊,他出去了好幾年,在外麵幹什麼誰知道?”
李嫂子同意點頭,“就是,出去打仗的人可是什麼事情都幹的。”
桂花娘說:“就是。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的。”
二人在這邊越說越起勁,楊大伯娘路過聽到可是不樂意了,“我說你們兩人那嘴裏就沒有一句好話是不?殺人放火、打家劫舍那是強盜,昌發要是強盜你們現在還能在這裏編排他。”
背後說人被撞破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但李嫂子和桂花娘的厚臉皮那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桂花娘直起腰尖著嗓子,“喲,我以為是誰呢?原來是楊家大伯娘啊!怎麼呢?我們說我們的話礙著你了?”
李嫂子也開口,“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