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兩口趕集(1 / 2)

地裏的莊稼可以收了,整個臨水村進入了秋收。

楊家的地不少,水田5畝種的是水稻,旱地有6畝小麥、玉米、糜子各種了2畝,還有8畝的沙地種了3畝的紅薯,3畝的花生,2畝的黃豆。

所以秋收的時候全家除了吳氏都是要下地包括念書的楊昌富,畢竟這糧食是明年一年的口糧還可以賣一些,肚子填不飽什麼都是空的。

這一點肖月覺得楊老爺子做的挺好,以前看時書中經常是讀書的人不下地,結果弄的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楊昌富是下地不過幹的都是輕省些的活。

收水稻的時候楊老爺子和三個兒媳割,他在後麵捆,楊昌貴和楊昌發挑到曬穀場,忙活了5天才把所有的水稻收割完弄成了穀粒裝在麻袋中弄回了家裏,以後吃的時候就隻要脫了稻殼就好了。

之後是收麥子,先把麥子割完了,楊老爺子和楊昌富捆,楊昌貴和楊昌發又是把麥子挑到曬場,三個兒媳跟在後麵撿著地裏落下的麥穗。

麥子收完是玉米,玉米地裏不透風,整個人就跟在蒸籠中一樣,不一會就滿頭大汗,而且玉米的葉子刮在臉上,手上又疼又癢的難受死了。之後糜子、紅薯、花生、黃豆相繼的收了回來。

先把莊稼趁著太陽好的時候趕緊收拾好了,之後才是收拾麥稈、玉米杆等,這些也要收回家裏可以燒火。

再把地裏收拾幹淨清理好以便開春之後翻地,還要種一點白菜這可是整個冬天的菜,臨水村的冬天又冷時間又長所以莊稼都是一年一熟,等所有的活都做完前前後後差不多半個月秋收才結束。

秋收之後的天氣就漸漸變涼了,地裏沒有活計。家家都開始準備過冬的柴火,醃些蘿卜在冬天的時候下飯,人們都開始在為貓冬做準備。

楊昌發收拾東西決定再進一次山,看著天氣用不了多久就要下雪了,他帶著幹糧這次準備去三天看能不能打些值錢的。

他走之後肖月想到自己之前準備給他做棉襖但沒有棉花,眼看著就要冬天了,等他回來就要趕緊去鎮上了不然他就要受凍了,而且肖月還想看看有沒有什麼賺錢的方法。

這遲早是要分家的,按照自己兩人在家中的地位淨身出戶都有可能,所以要趕緊攢些錢不然到時候就不好辦了,所以她想跟楊昌發一起去鎮上。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在第三天中午的時候楊昌發回來的時候帶了3隻野雞,2隻野兔,還有一隻狐狸和一隻鼬。他回來的時候衣服破了,頭發散亂,渾身髒兮兮的,肖月心疼極了。

燒了熱水讓他去洗澡,她去吳氏那裏要糧食給楊昌發做飯,吳氏沒有說什麼拿了糧食給她,因為吳氏知道楊昌發回來帶的獵物可以賣好幾兩銀子,看在錢的份上她也不會心疼那點糧食。

吃過飯肖月就把他趕去睡覺了,在山裏那麼危險的地方困了就隻能眯一會兒,他現在肯定累極了。

楊昌發一直睡到了第二天早上才起來,把獵物整理了一下就準備去鎮上了,獵物放的時間長了就賣不到好的價錢了。肖月早就跟他說了要一起去,所以吃完飯兩個人收拾收拾就準備走了。

吳氏看到肖月也要一起去就怕她花賣獵物的錢,“老二家的,你去幹什麼?”

“我去鎮上買些棉花,昌發隻有單衣我想給他做件棉襖。我自己有嫁妝的錢我帶了。”肖月看到吳氏就知道她是怕自己花錢,幹脆直接告訴她自己帶錢了。

肖月這樣說了吳氏倒真是不好再說不讓她去了,“要不你多買點棉花,再買點布,這我跟你爹也想做件棉襖。老三讀書不能受凍,你們做哥嫂的給他也添件棉襖吧。”

肖月的心中默默地翻了個白眼,這人還真是會得寸進尺呀,“娘,我沒有那麼多的錢,畢竟是我的嫁妝錢這話傳出去不好聽吧,要不就賣了獵物之後用那個錢給你們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