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的爹當時都已經21歲了,這時候男子17歲就可以成親了,肖月的爹在家鄉的時候有未婚妻,準備來年成親的時候家鄉突然遭遇了大旱,親事就此耽誤了。
大旱第一年的時候家裏的糧食就吃完了,第二年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吃樹皮,接著就不停的有人餓死,那個姑娘也沒有熬過去餓死了,但是因為災難也沒有心情去難受隻是想著活下去。
連著兩年沒有下雨,第三年還是沒有下雨的跡象,原本水位頗深的河慢慢都變成了小溪到後來就幹了。
一家人隻得離開了家鄉踏上了逃難的路,跌跌撞撞,一路乞討,一年多的時間才來到了臨水村,楊昌發爺爺的救濟對於他們真的是救命之恩。
肖月的爺爺奶奶在楊昌發爺爺家熬過了冬天,開春的時候在臨水村落了戶,村裏也給分了2畝地,因為是外來戶所以沒有多少地。
肖月的爺爺木工活做的好,那個時候鎮上的一家木器店接了一筆大買賣但是因為木匠師傅人手不足所以到處找木匠,肖月的爺爺知道了這個消息就自己找上了門,做完了那次活得了20兩的銀子。
之後自己買了工具開始幫著別人做家具,半年之後才自己蓋了屋子,搬出了楊爺爺的家,後來又給肖月的爹娶了肖月的娘親,盡管搬出了楊爺爺家但是平時總是過去幫忙。
楊昌發7歲的時候楊爺爺為了孫子的以後,就舍老臉去求了自己是獵戶的好友教自己孫子學打獵,楊昌發從此便跟著老獵戶開始打獵。
在楊昌發15歲的時候楊爺爺不行了,在他去世之前提出給肖月和楊昌發定親,他是怕自己的二兒媳婦不管自己的孫子,所以幹脆自己給他定門親事;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讓肖月的爹娘幫他照顧自己的孫子。
楊爺爺去世之後楊昌發的爹娘就讓他搬回了家,因為那個時候的楊昌發已經可以打獵賺錢了,2年之後,藩王造反,征兵的時候楊昌發不可避免的上了戰場。
楊家那個時候符合條件的有楊昌發的大哥和楊昌發,二人必須去一個不然就得交70兩銀子,不用想也知道不受父母喜愛的楊昌發就上了戰場。
在楊昌發去戰場之前找到了肖月的爹娘,跟他們說如果肖月及笄自己還沒有回來就讓他們給肖月另找人家。
在楊昌發走後的第四年離肖月及笄還有一個月的時候肖月的奶奶去世了,肖月必須要守孝一年。
鄭氏原想著女兒要耽擱了,還準備出了孝就要趕緊給自己的女兒找人家,結果楊昌發回來了,那自然就不用另找人家了,所以鄭氏就慢慢地給女兒準備嫁妝了。
現在肖月出孝了年紀也不小了,所以鄭氏這才想著趕緊讓二人成親。
“月兒,月兒......”
“啊,怎麼呢?”
“你想什麼呢?娘叫了你好幾聲了。”
“奧,我在想事情,娘,你剛剛說什麼?”
“我是說現在昌發回來了,可是你們成親的事情總不好咱們家先提起吧!”
“嗯,是,娘,咱們還是等他們家先提起吧!”肖月心中巴不得楊家別提起因為肖月壓根就不想成親,這具身體才17歲呀!成親,太早了吧,最好楊家一直不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