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講講自己的想法(1 / 2)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曆,他們說無可代替的,是無與倫比的,是用自己最華麗的語言也組織不出來的。

每個人都在澆灌著屬於自己的苗子,然後一天天看著它長大,漸漸的漸漸的,我們習慣了這種生活,認為忙碌才是屬於我們的生活,而閑下來才是可恥的。每當我們打電話給別人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問一句“嘿,你最近過的怎麼樣,還好不好,你們那邊忙不忙。”之類的一些話語,很顯然,忙碌這一個詞取代了我們的生活。

每個人都會說“哎呀,最近好忙啊,都沒有多少的剩餘時間。”那麼,我們的一天都在忙些什麼呢?忙著刷微博發朋友圈,看自己的qq動態還有那些令人發笑的惡搞視頻,出去陪自己的客戶吃個飯首先拍個照發朋友圈說自己多麼的敬業,生怕自己的上級和老板不知道自己在為了他們的公司努力。去吃一個同學聚會也先拍個照,配字說“二十多年了,我們終於又重新相遇了,感謝這些年來我們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好朋友,也許,風風雨雨才是對自己朋友真心的考驗。”可能,這是我們自己,卻好似又不是我們自己,曾經的我們沒有手機活的是多麼的快樂自在無憂無慮,現在逐漸的走進互聯網社會便變得不再那麼真實了,我們一切都離不開手機了。最初,手機隻是單純的被人們當做一個通訊設備而已,然後喬布斯和一係列是的偉人把手機變成了年輕人的“嗜好”。

假使讓一個人離開手機一天,這個人也許做得到並且對手機的渴望並不是那麼高,但如果讓他失去手機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他應該會想方設法重新獲得一部手機,哪怕是鋌而走險。

為什麼會如此?難道是手機真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魔力嗎?還是我們自製力太差?很顯然,是後者。為什麼別人離開手機沒事而你卻不行,為什麼別人對手機沒有你這一番獨特的感情,為什麼別人對手機的風格跟你完全不同?答案很簡單,是我們對自由的渴望。

在手機的社交軟件裏麵,我們可以盡情的展現自己的才能而不被自己的親朋好友或者自己的同學啊朋友啊輿論,而也是對自己不信心的一種表現。很多人對自己的缺點很不滿意,所以他們盡可能的遮蔽住自己的缺點盡量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優點並且發掘自己,這有可能也是一種依賴症吧,我們很理所當然的認為別人來找自己才是對的,而自己找別人是有失體麵的。除對對方有意思外。

青春期的情竇初開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是不能避免的一件事情吧,但意誌力較堅定的可以熬過這一個劫。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劫呢,因為它似乎就是對我們長大而不可避免的“災難”。在這期間,我們會下意識的喜歡上一個人,自己也說不出來一個理由,別人也看不出來什麼,而隻有你和她知道。我們都很希望早點明白對方的心意,然後自己好更快的發展自己對她的“愛意”,雖然這件事情看起來很荒唐,但是如果自己真的做起來也是蠻刺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