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任命通知時候,王清華由於以前已經受過李市長的暗示,所以並沒有感到多少震驚。隻是他覺得讓自己做檢察院副檢察長這樣的職務,是不是有點太兒戲了。不過反過來一想,既然上麵這麼,肯定有上麵的道理,李市長當然不會無緣無故讓自己上任這個職務的。估計是李市長想讓自己在這個檢察院副檢察長的職務上,多給他說話。
想到這裏,王清華就很坦然了。李高矚也隻是在利用自己,利用自己的單純,說白了就是利用自己一片空白的政治背景。這種利用當然要比那種拉幫結派的利用要高明的多。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人,那肯定就是李市長的“嫡係部隊”,以後無論發生事情都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像王清華這樣的人,以後想在X市政壇繼續混下去,就必須靠這位市長大人了。雖然自己對這一點王清華考慮的很清楚,但還是不得不這樣做。
不過接到這張通知後,清水鎮也著實熱鬧了好一陣子。先是那些眼氣的同事,一個個屁顛屁顛地往王清華的宿舍裏跑。來了也沒什麼好說的,就拿一大堆東西,說是給王部長送行的。也都是客套話,而且無一例外地要說一句“王部長好福氣,這麼年輕就當上檢察院副檢察長了,以後肯定前途無量,升到省高院,甚至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也說不定。”
其實他們也知道,這是一句別人一眼就能看穿的奉承話,隻是這樣說比較吉利,誰都愛聽就這麼說了。職位能升到什麼程度,雖然跟能力有很大關係,但起決定性因素的還是背景。如果隻有一個省裏的背景,那升到市裏就算差不多了,背景再深些,再厲害些,升到省裏也就完事了,絕沒有升到國家這個級別的可能。除非有著千載難逢的好機遇。
隻要是為官者,一輩子都在等那種機會,而且在三十五歲以前絕不會停止幻想,但是那種機遇擺放的次數實在太小了,全國也沒有幾次。但就是那麼幾次,給了下麵人機會,讓下麵的人感覺自己的一聲並非沒有希望,隻是機遇之神還沒有來得及光顧自己而已。
現在王清華的情況,多多少少也給了這些人一次心動的機會。因為市委辦公室實在太有才了,把那張通知書寫的幾乎是完美無瑕,既不會讓人猜想,又能讓人感覺這個機會其實是多麼的均等。
通知說:鑒於王清華同誌在這次潰壩事故中的出色表現,和目前事故調查的需要,調任王清華同誌任命王清華同誌為X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協助調查水壩潰壩事故。大致就是這麼個意思。
但是就這麼一段話,讓某些需要幻想的人產生了很多幻想。首先,任命對王清華的調動是因為王清華在這次事故中的出色表現。而事實上,王清華在這次事故中表現的也確實非常出色,大家都沒有想到調查事故原因的時候,人家想到了,雖然是蘭鎮長說的,但那肯定是王清華出的主意。
大家就喜歡這樣聯係,而且十有八九的喜歡把所有的“豐功偉績”聯係在那些有幾分神秘色彩的英雄身上。這是一種心裏的需要,英雄當然要比自己高明許多許多,若不然人家為什麼是英雄,而自己不是呢?難道讓自己說自己不夠努力,自己的運氣不夠好嗎?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
或者,隻能說王清華的背景很深,靠山很硬,但哪個“背景”“靠山”會傻不拉唧的把自己的人拉下水呢?要知道,處置這種事情,一旦適當,很可能功敗垂成,甚至連自己都拉下水。
當然還有一些不會說話的人會說出一句“王部長因禍得福”的話,讓王清華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什麼叫因禍得福。禍是什麼,應該是誰的禍?當然不是王清華的。王清華隻是一個武裝部長,不可能對水庫潰壩這樣的事故承擔責任。那麼王清華就不存什麼禍不禍的問題了。既然沒有禍,何有“因禍得福”之說。
還有人會讓王清華,以後多多提攜之類的巴結話。王清華一概照準。這種情況下,不準還能怎樣?難道還要因為一句話去得罪一個人。
主角往往出現在最後,先是辦公室尉主任。尉主任來的時候顯得很不好意思。
王清華正在屋裏收拾東西,尉主任也沒有敲門,推一道門縫,把露出半個腦袋。王清華正在裏屋收拾東西,沒有注意。尉主任就在喊:“王部長在嗎?”聲音很小,好像害怕叫大了聲嚇著王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