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半路(1 / 2)

樓道裏已經陸陸續續有人出來,不過意思出來探一下頭,往樓道裏看一眼,又回去了。隻有極少數的人披了衣服,匆忙往下走。這些人都是脫不了幹係的,比如紀檢書記黃天才。

“黃書記,馮書記呢?”蘭鎮長出來見黃書記低著頭迎麵走來,隨口問道。

“哦,蘭鎮長啊,馮書記去市裏開會了,昨天就走了。”黃書記回答完接著問:“現在該怎麼辦呢?”

馮書記不在,蘭鎮長就是大廚,就是掌勺的,黃書記感覺自己脫去了不少幹係,一雙老鼠眼睛頓時亮了起來,明顯是一種輕鬆的感覺。

“能怎麼樣?先出去看看再說。晚上誰值班?”蘭鎮長接著問。

“我值班。”黃書記回答。

“哦。”蘭鎮長若有所思。

“要不要打鈴,把人都叫上?”黃書記問。

蘭鎮長聽完沒有說話,看了一眼黃書記,眼睛中暗含了批評和責備。黃書記急忙低頭。

黃書記是老鄉鎮了,什麼都懂,蘭鎮長看似初出茅廬兩三年,卻也不是傻子。群眾上訪,又不是打架鬧事,再說鎮政府也不可能和群眾打架鬥毆,這太不成體統。如果打架,對群眾來說是造反,對鎮政府來說是對群眾不負責任。兩頭都不好。群眾來肯定是告狀的,再退一步也是跟鎮政府講理的。群眾也不傻。黃書記說要叫人,含義太明顯是了,是說蘭鎮長是個女流之輩,膽小怕事,叫人壯膽。蘭鎮長不吃這一套。

王清華穿了衣服,隔著門縫往外看了一眼,確定樓道裏沒有人,才出來。這種事情,還是不讓人知道的為好。

門口已經亂成一團。蘭鎮長一來,尉老頭馬上像見到了救星,急忙上前道:“蘭鎮長,你看這怎麼辦?”

尉老頭在鄉鎮看門也有些年了,雖然沒有見過這種陣勢,但火候還是把握的相當好,沒有大聲吆五喝六的叫蘭鎮長,而是把蘭鎮長拉到一邊先給蘭鎮長做了個簡單彙報。

“什麼情況?”蘭鎮長問。

“這些村民吵著鬧著說要見你,說活不下去了,要讓鎮政府主持公道。”尉老頭回答。

“哪個村的?”蘭鎮長問。

“他們不說,問急了,就說我們和不知道誰是一夥的,要鬧事。”尉老頭回答。

“行了,你不用管了,把門開開。”蘭鎮長很自信,這種自信源於她天生的自負和自傲。她不怕,從心裏不怕,他覺得自己沒有做過對不起群眾的事,群眾不會把她怎麼樣。

“還是問清楚再說。”王清華在後麵拉了一把蘭鎮長道。

“可是把老百姓堵在門外麵也不是個辦法啊。”蘭鎮長感覺這樣不妥。

“要不然……讓我先和他們說說。”王清華自告奮勇。

“你行嗎?”蘭鎮長懷疑。

“不知道,試試吧。”王清華沒有把握,但不想放棄。在這幾天的工作中,他發現在整個鎮政府,蘭鎮長幾乎是孤立,兩個不知名的副鎮長也是陽奉陰違,或許是隻是蘭鎮長一廂情願的拉攏對象,至於有沒有真正站在蘭鎮長這一邊還說不定。如果讓這些人出去調節,或許非但不能把事情調節成,反而會增加更多的混亂。這些人都是擅長扇陰風點鬼火的老手。

在這些人中隻有一個人,王清華無法判定。那個人是司法所所長。司法所所長看樣子有三十歲左右,總是遠遠地看著蘭鎮長,眼睛裏包含著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王清華來了之後,總是盯著王清華。或許是喜歡蘭鎮長吧。

蘭鎮長沒有再說什麼,點了點頭,在王清華肩膀上拍了一下。

麵對的不是學生,不是地痞流氓,不是貪贓枉法的所長,而是淳樸善良的農民。欺詐、嚇唬、誘騙,這些手段用在他們身上,王清華實在有些不忍。

“鄉親們,鄉親們,大家靜一靜!”王清華見過街道辦主任開會的時候,麵對混亂的場麵,總有這麼一句開場白。隻要街道辦主任這句話一出來,無論多麼噪雜的會場,馬上就會靜下來,剩下幾個不聽話的,街道辦主任就會點名批評,這樣會場秩序就會很快變的異常良好。王清華如法炮製,隻不過他做了一些改動,把街道辦主任的“居民朋友們”改成了“鄉親們”。

“你是哪根蔥,哪頭蒜?我們要見書記鎮長。”群眾很激動,說話也毫不留情。

哪根蔥、哪頭蒜?這是什麼稱謂?自己難道長的跟蔥蒜有一比嗎?清水鎮的老百姓也太有才了。如果想解決問題,王清華隻能這樣想。隻有這樣想有利於解決問題。才能平息老百姓心頭的火氣。才能不至於使自己火冒三丈地和老百姓吵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