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天人永隔(2 / 2)

秦雅芙溫和的性子受姥姥的影響最深,她五歲那年,媽媽生了場大病,爸爸忙著上班,哥哥姐姐又要上學,就把她寄放在姥姥家裏。

小小年紀的她就很乖巧,總是像個小尾巴似的跟在姥姥身後。

每天陪著姥姥說話,看著姥姥澆花、種菜,嘰嘰咕咕的竟有說不完的話。等到長大後,話卻越來越少了,媽媽就取笑她小時候說多了,她低頭不語,其實她想說,是因為隻有在姥姥麵前她才會有強烈的講話欲望。

後來,媽媽病好了她也不肯回家,又賴了一年多,直到快上學了,才依依不舍的回到家中。

隻是,稍有空閑還是忍不住的往姥姥身邊跑,她是跑姥姥家最勤的孩子,跟姥姥的感情,遠遠超過住在一個院子裏身體一直不好的奶奶。

秦雅芙最愛聽姥姥這個曾經的大家閨秀講她小時候和年輕時候的事情。就像聽故事一般,隔著冗長的歲月,感受著那個年代裏,那個幼小、可愛的嬌嬌女兒,也曾度過人生最美好的年華。

秦雅芙記得最深的就是小時候的姥姥也是個頑皮、惹人憐惜的小女孩兒。

過去的女孩兒都要被大人強行裹腳。早上有人專門給她裹好了腳,到了晚上,腳腫脹得難受,奶媽就偷偷給她打開,放心的睡一宿覺,一大早再幫她糊弄上。

回頭被檢查的時候,難免挨罵,說她女孩子家睡覺沒個老實勁兒。也因此,她的小腳兒,就是個半成品,隻有小指和無名指被擠變了形,走起路來比其他老太太還要輕鬆些。

不過,秦雅芙每次看著那已經半變形的腳還是會難過一陣子。

而姥姥卻總是不在意的笑著說:“吃點苦,受點罪倒沒什麼,最主要的是,不要老想著曾經受過的傷。

過去了的事就是過去了,你總盯著那處傷,也許,它都結疤不疼了,可是你的心裏卻住下了埋怨鬼,每時每刻的折磨你,多不劃算!”

她說的話很實在,道理也不高深,可是,那份豁達卻足以讓她過得比別人更快樂。

姥姥的優雅也是秦雅芙最喜歡的,那竟像是天生的,她再刻意的學習也感覺得到東施效顰般的無奈。但是,這份氣質和恬淡的個性,對秦雅芙長大後遭遇到困難時,還是起到了很大的安慰作用。

秦雅芙一直覺得姥姥最吃虧的應該就是嫁了個窮苦的丈夫,婆婆還很厲害,不愛爭辯的姥姥受了很多年的氣。她婆婆沒了以後,子女也大了,繼續操著心。說起來,她的幸福生活其實隻停留在娘家裏。

家裏貧苦的日子在她剛嫁過來時稍有好轉,因為她娘家陪嫁了許多貴重的東西。

後來,她弟弟成婚後,弟媳看得緊,不許再填補姥姥家,而姥爺家裏人口眾多,幹活賺錢的人卻少,坐吃山空,姥姥過得愈加艱難。隻是她的脾氣好,性子溫和,竟也一直承受過來。

她的善良不光體現在對待家裏人身上,對外人也一樣的好。小舅舅小的時候,他的朋友,也是鄰居,有一次拉肚子,那時也沒有藥給孩子吃,都是硬挺著。

姥姥看他可憐,把自家老母雞下的蛋煮了兩個,偷偷塞給他,讓他補補肚子。那個時候的雞好像因為貧困吧,下的蛋也少,一年到頭都隻有家裏幹活的主力才能吃上幾個,其餘的都要攢著賣錢呢。

所以那個孩子長大後,年節的來看望姥姥,逢人就愛說起往事,他說自己爹媽都沒舍得給他的雞蛋,是他這輩子最有營養的救命糧食。

當然,她的同情心全都放在了身邊任何一個有困難的人身上,她自己可以少吃些,少喝些,卻一定不能虧待需要幫助的人。

因為她原是大戶人家的孩子,手頭鬆慣了,啥都舍得送人,因著這個,沒少被她婆婆罵,但當她看見別人有難處時,還是會盡心盡力的幫忙。

這樣的一個人,沒病沒災的活到七十五歲,也算說得過去了,隻是至親的人又怎麼會嫌時間多呢?

秦雅芙整個晚上都守在靈前,不停的燒紙,不停的跟姥姥嘮叨著,也不大鬧,大家就由著她了。

直到第二天,大家要起靈,抬走棺材時,秦雅芙才如夢初醒般的拗哭起來,死死拉著棺材,不肯鬆手。

後來秦雅顏說,從沒見過秦雅芙使出那麼大的勁兒,也沒見她那麼發過瘋,仿佛棺材被抬走了,她就會跟著去一般的痛苦。

沒辦法,爸爸和哥哥兩個人硬是把她抱離了棺材,直到眾人抬遠了,才敢放她下來,她哭得都快沒氣了,哪裏還能夠安慰得了。

快到中午的時候,秦雅顏才想起來替她跟教委請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