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意事項
嚴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夾層、嚴重低血壓、大的主動脈瘤、嚴重外周血管病變、心髒停搏和嚴重心律失常者禁行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
(3)操作步驟
①消毒、鋪巾、局麻,取股動脈進針;
②將球囊導管置入主動脈弓降部,借助床邊X線定位;
③抗凝治療:5000U肝素靜推後以500~800U/h維持,使APTT達對照的1.5~2.0倍或凝血時間(ACT)>300s。
(4)反搏術成功的臨床表現
①患者神誌清、四肢溫暖;
②不用利尿劑,尿量>50ml/h;
③CVP、PCWP正常;
④升壓藥減少或撤除。
(5)停反搏術指征
停升壓藥後DBP>100mmHg、尿量>50ml/h及無嚴重心律失常,穩定24h後撤除。
(6)並發症
①股動脈栓塞;
②感染;
③動脈損傷;
④腸係膜動脈栓塞;
⑤紅細胞、血小板減少;
⑥氣囊泄漏。
(7)治療建議
①以下指標和參數每隔1h監測1次:肺動脈壓或PCWP、CVP、呼吸頻率、心率、尿量和下肢動脈搏動。
②每隔4h測體溫。
③每小時記進出量。
④1∶1反搏,經常或間斷衝洗動脈導管。
⑤預防性使用抗生素48~72h,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⑥每天檢測電解質、血常規、腎功能和APTT。
⑦每天記錄ECG和胸片檢查(置入主動脈氣囊後立即攝胸片)。
⑧每天1~2次血氣分析。
⑨明確血型並備血。
⑩持續輔助吸氧,每天≥2次CPT。
飲食:氣囊置入後禁食2~4h,後可予以半流質、流質。
活動:床頭抬高不得超過30°,臂部不可過度屈曲。
逐步脫機的步驟:
a.改變模式:1∶2(第1個8h)→1∶4(第2個8h)→1∶8(第3個8h)。也可以維持1∶1模式,但逐漸減少氣囊體積。
b.改變模式前或脫機前均需查血氣。
發生下列情況應停止脫機:
a.高血壓或低血壓;
b.PCWP或CVP增高;
c.尿量減少;
d.神誌改變;
e.ECG示STT改變;
f.胸悶、胸痛等不適;
g.心率、心律改變,如早搏增多等。
脫機撤氣囊前後查脈搏:每15min1次,共4次,後qh×3次。
8氣管插管術
(1)適應證
①心髒停搏;
②呼吸衰竭;
③昏迷、腦血管意外、重症肌無力等所致的通氣障礙;
④全身麻醉或使用肌鬆藥劑的患者;
⑤癲癇持續狀態;
⑥有誤吸危險者。
(2)操作步驟
①選擇合適氣管導管,靜脈麻醉藥和肌鬆藥;
②頭部墊高後仰,使經口腔、經咽部的3條軸線成一條線,在喉鏡幫助下明視插管;
③插入後應檢查兩肺呼吸音。
(3)拔管時機
①咳嗽吞咽反射活躍,呼叫能應答;
②潮氣量>10ml/kg,呼吸12~26bpm;
③無發紺,血壓穩定,SBP>100mmHg,SaO2%>95%。
9胸腔穿刺術
(1)適應證
①胸腔中大量積液,患者感呼吸困難;
②胸腔內化療;
③胸水的鑒別診斷。
(2)操作步驟
①消毒、鋪巾、局麻;
②在X線或B超定位下,或取腋中線6~7肋間隙,或肩胛下7~9肋間隙進針。
③一次抽液<1000ml(第1次抽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