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軻比能後,袁紹立馬出兵進逼並州,同時派遣一支大軍駐紮在河內郡,隨時準備支援曹操。
得知這個消息後,馬應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決定暫緩攻勢,先將江東消化掉再說。等做好充足的準備後,再與袁紹和曹操展開最終決戰不遲!
為了更好地統治江東之地,馬應將隸屬於揚州的丹陽郡、吳郡、豫章郡和會稽郡重新拆分成為了八郡。丹陽郡和吳郡倒是沒有太大的變動,隻是做了一些局部調整,而豫章郡和會稽郡,卻都各自拆分成了三個郡。
沒辦法,這兩個郡太大了,非常不合理。要知道,豫章郡可是相當於後世整個江西省,而會稽郡更是幾乎包含了後世的福建省和浙江省,不拆分實在不好管理。
豫章郡被拆分成了豫章郡、鄱陽郡和廬陵郡,會稽郡則被拆分成了會稽郡、臨海郡和建安郡。建安郡未來肯定還要拆分,因為其地域依舊相當於後世整個福建省。
之所以大漢會將這邊的郡劃分得這麼大,其實也是有原因,因為在宋朝文風鼎盛的江南,現在還沒有徹底脫離蠻夷的行列,文明程度和開發程度都普遍偏低。說起來,在曆史上,東吳對江南的開發還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山越被他們納入了華夏體係。
將揚州四郡拆分成八郡後,馬應便開始命人重組郡令府和縣衙,同時開始招攬江東才俊。
之所以招攬江東才俊,不僅是因為其中有些人確實倍受馬應賞識,而且也是為了向江東世家豪強傳達友善的信號。如果那些世家豪強不識時務,那馬應就隻能以雷霆手段將他們清理掉了。
好在,不識時務的人終究還是少數,不少世家豪強都主動上報了隱藏的田畝,並且拿出了很大一部分以換取一些產品的經營權。這其實已經可以算是基本操作了,大漢的世家豪族早就習以為常。
被這麼一弄,江東世家豪強的實力被削弱了許多,同時也徹底喪失了蓄養私兵的權力。不過其他地區的世家豪強都是這麼過來的,他們倒也沒什麼好說的。當然,怨言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在涼國強大的軍事實力麵前,他們隻能服軟。
也有一些不服軟的,不過很快這些人就全部被送去了緬州。
說實話,馬應現在巴不得多一些不識時務的世家豪強,如此,緬州的漢人比例很快就能上來了。奈何,這些人已經吸取了其他地區世家豪強的經驗,大部分都非常老實。
不過這也是好事,損失了大部分土地和佃戶的世家豪強,已經很難再動搖地方上的統治了。尤其是在三年義務教育和科舉這兩個大殺器麵前,未來他們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低。
不過,在當下,他們的影響力依舊很高,在馬應征辟的那些江東才俊之中,絕大部分都是出自世家豪強。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間被馬應征辟的才俊有不少,包括周瑜、魯肅、陸遜、張昭、張紘、太史慈、程普、黃蓋、顧雍、步騭、朱治等等一大票人。其中有些已經擁有了不小的名望,但也有些暫時默默無名。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的才幹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