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火器(1 / 2)

雖然江東失陷後,自己將變得非常被動,可曹操猶豫再三,還是不準備派兵救援,因為他不確定這是不是馬應的調虎離山之計。若在梁國派兵救援孫吳之時,馬應又派遣一支大軍從南陽郡直插豫州腹地,那梁國將變得岌岌可危!

這並非聳人聽聞,以馬應現在的實力,完全有能力同時攻打梁國和吳國。在這種情況下,他不敢冒險。

……

“主公,這就是第三代武威火炮,炮身長一丈四尺(3米左右),口徑五寸(110毫米左右),重七十石(2.1噸左右)。炮身的重心處兩側設有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還可以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同時炮口上方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馬鈞為馬應介紹道。

馬鈞不僅是匠作大監,而且還是火器局的主事,隸屬於少府。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和發展,已然將火炮給研製了出來。畢竟,冶煉技術發展起來以後,製造火炮基本上不會遇到什麼難點,更不要說馬應固化記憶後,還將未來的不少知識給帶了過來。

最開始製造的火炮乃是銅炮,也就是第一代武威火炮。可隨著冶煉技術和煉鋼技術的發展,到了現在,製造所用的主要材料已經換成了鋼。如此,不僅成本降低了一大截,而且也有了量產的可能。

至於製造火藥所需要的硝石,暫時不需要收刮廁所什麼的,馬應在蜀州挖出了許多天然硝洞,足以使用很長一段時間。

親眼觀看了一下第三代武威火炮的試射,馬應很是滿意,估計威力已經不比明清時代的紅衣大炮差多少了。

除了火炮之外,火銃也生產了一些,隻不過暫時隻能製造火繩槍,至於更先進的燧發槍,還在研究之中。

“憋了這麼久的科技,也不知道它們能不能在戰場上給我帶來驚喜。”馬應喃喃自語。

此次攻打孫堅和曹操,每支大軍之中都有少許火炮兵和火銃兵。火銃兵他倒不是很在意,並不指望他們發揮太大的作用,之所以將他們派上戰場,也隻不過是想要看看效果而已。真正被他重視乃是火炮兵,第三代武威火炮絕對是攻城拔寨的利器,說不定能夠直接將城牆給轟塌!

原本他還想要設計一些適合安置在戰船上的火炮,以增加水師和海軍的戰鬥力。可隨後卻發現,一般的船隻都搭載不了這樣的利器,也就樓船這樣的大型船隻才能少量搭載。

樓船因為重心不穩的緣故,隻適合在內河和沿海航行,打打內戰還行,根本無法進入深海。為此,馬應不得不命人研發新的船隻。為此,他還將自己記憶中的三桅帆船和福船給畫了出來,好讓船舶工匠作為參考。

相比於這些,最受馬應重視的其實還是蒸汽機。隻是這東西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至少到目前為止,涼國依舊沒有將它製造出來,甚至還有許多技術難題沒有攻克。

不過馬應也不著急,一來這東西過早出現,不見得是什麼好事;二來,將火器研製出來以後,涼國已經可以吊打其他國家了,不需要再放出蒸汽機這樣的大招,改變整個世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