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蜀之地,荊棘萬頃,禽鳥不敢落,百獸不敢進,小山多如沙,溪流似經脈。
荊棘林中,有一條河,喚名直腸,河寬四丈,水流端急,船隻靠不住,群魚遊不動。
河流盡頭,有一瀑布,高約百丈,河水飛流直下,水花四濺,波濤洶湧,無聲無響。
眾山之中,立有一峰,乃群山之巔,稱之為尊。
此山千丈,寬僅五裏,如同天柱,直入雲霄,山上山下,草木不生,依次朝上,洞穴無數,如同鼠洞,山壁光滑,無上山之路。
尊山腳下,有一平場,四方有形,平平齊齊,幹淨無塵。
平場四角,浮刻長碑,立於深土,碑文所記,皆是大道。
平場正中,立有祭台,石台之上,擺有三禽,禽獸有三,為豬鷹甲,無捆無綁,不蹦不跳,直視平場。
祭台後方,列有六人,白衣裹身,胡須垂肚,不約而同,弓身敬拜。
“集!!!…………”
六大長老,一聲獅吼,響徹萬裏長空。
尊山之上,近千洞穴,藏有百人,人人盤腿而坐,閉目養神,聞到此聲,紛紛睜眼。
刹那間,尊山低處數十丈的洞穴,不約不同跳下一群人,空中飛人紛紛灰衣,男女混雜,皆是少年,若非功身,盲目跳下,非死即傷。
落地之時,如同隕石墜落,平場之上,群蟻震起。
這群人,年紀基本上都是十幾歲,稚氣童聲,井然有序的站在平場的前排。
尊山腰間的洞穴有百丈之高,一個個身著棕衣的人影奪洞而出,空中之人,略略顯少,若非功高,一躍而下,必然碎骨。
落地之時,速度飛快,如同流星,四周草木,葉葉晃動。
這群人,年紀在中等,全部表情嚴肅,不吭不響的站立在平場中排。
尊山之巔,已有幾千丈之高,直捅雲端,若非幻化師尊,盲目跳下,即死即斷即碎。
修煉洞穴雖在千丈山頂,若到山底,無需數月,眨眼便到。
落地之時,無聲無息。
這群人,寥寥無幾,年紀基本上已過花甲之年,無褶無紋,身著黑衣,突然出現在平場後排。
六大長老,目視平場,界門、冥門、浮門、靈門、幻門弟子,皆已到齊,唯有術門弟子獨缺一人。
此時,從角落走出一位老者,衣著仍是白衣素裹胡子長飄,唯一不同的,僅僅是老者頭發泛著七彩虹光,並非他打扮時髦,用染料刷了白發,而是老者頭頂浮有光環,光環泛著七彩,把頭發照的光彩奪目,仿佛長在老者頭上的一頂項圈,若非族人所見,外人必然會把他當成菩薩。
和六大長老相比,老者滿臉皺紋縱橫,略顯老態,六大長老見此,紛紛後退一旁,老者走到祭祀台前,問:“術門弟子哪人未到?”
大執事乃六門之首,六大長老僅次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