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辦一襲青衣,長身獨立,雙手各持紙筆垂在左右,麵對著楚江王的喝問他竟然並無任何懼意。
“秉王爺,此病小人能醫……所以,不記也罷!”
他這話一出口倒是讓在場的眾閻王都愣住了。程亮看著這“書辦”的身形樣貌,是清朝人的打扮,隻是頭上戴著混元巾,這是道士的打扮……
“請問,您生前之名叫什麼?”程亮隨即問了一聲。
“在下陽曲傅青主!”
這“書辦”說出自己的名字之後,著實讓程亮吃了一驚。
他立刻起身走到傅青主麵前確認了一聲:“您就是那位自號‘石道人’的傅青主?”
傅青主生於明萬曆年間,15歲參加童生考試,20歲成為一名廩生,他是一個標標準準的明朝讀書人。不過,身處明末奸黨橫行的世道,他也無意官場仕途,遂避居隱士,博覽群書,精研醫道。
明亡後,傅山還曾寫下了“哭國書難著,依親命苟逃”的悲痛詩句。為表示對清廷剃發的反抗,他拜壽陽五峰山道士郭靜中為師,出家為道,道號“真山”。
因身著紅色道袍,遂自號“朱衣道人”,別號“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對亡明的懷念;石道者,如石之堅,意示決不向清朝屈服。
之前看到楚江王發給他的名醫清單,因其精研女科,還有相關著述傳世,所以程亮對傅青主的印象最深。
程亮也是沒想到,傅青主會在楚江王府做書辦……
確認了傅青主的身份後,程亮立刻迫不及待地向他詢問起了靳曉雲的病來。
“衍真道長說她是先天體質虛寒,但後來用藥太熱,中脈不通,傷到了陰腑……”
聽著程亮的話,傅青主卻微微地搖了搖頭說道:“人身有五髒,心、肝、脾、肺、腎;六腑則為膽、胃、三焦、膀胱和大小腸。所以這陰腑之說隻是道家分類,我們醫家是不這麼說的。”
按照傅青主的說法,五髒在陰陽上都是數陰的,主藏而不瀉;六腑則為陽,主瀉而不藏。
靳曉雲出生的時候,因故導致體質虛寒,這是先天之疾。如果父母好好照料,等她生理發育期間,輔以溫補食療之法調養,這先天之疾也就不藥而愈了。
可沒想到她才六歲,母親就帶著她去藏區高原探親,由此引發了弱疾。而如果那時候進行正規的醫治,問題也不會太大。可偏偏她母親卻接受了當地喇嘛的藥物……
“那喇嘛給的藥必定是大陽的虎狼之藥,藥性凶猛,對虛寒陰症雖有效,但卻虛不勝補傷了肝脾!”
和衍真子這個道醫比起來,專著與女科病症的傅青主,從致病的起因上分析地絲絲入扣,令程亮不得不信服了。
“那該用何方醫治呢?”程亮隨即問道。
傅青主的回答卻再一次讓程亮失望了——無方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