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小龍蝦的“江湖”(2 / 2)

李漢秋的店是“李氏玗坮龍蝦”在淞江區的旗艦店,走的是高端餐飲的路子,營業麵積 1400 平方米,裝修完全是豪華精致的華夏古典園林風格。

店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一應俱全,明清式樣的紅木桌椅,連蝦盆都是精致的瓷盤,據說僅僅內部裝修就花了 600 多萬。

如此高端奢華的裝修,使得“李氏玗坮龍蝦”品牌店的常客大都是高級白領商界經營公務員等等高層次消費者。

以李氏家族玗坮龍蝦為首的江浙派,基本上都是同類的高端龍蝦餐飲的代表。

鄂北潛江素有“華夏小龍蝦之鄉”的美稱,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水資源,讓潛江小龍蝦具有外形肥碩,前螯粗大,腮絲潔白無異味,肉質鮮嫩等特點。潛江亦為小龍蝦的主產區。

據說上世紀80年代,潛江當地的一些拉板車的“板兒爺”,在潛江五七農場路邊收集田裏的小龍蝦,架鍋灶吃“油燜大蝦”,香味吸引路人聞香品嚐,後來吃的人多了,就有人開始轉行做龍蝦生意。

90年代初,潛江的“板兒爺油燜大蝦”紅遍鄂北省城鎮武,由此拉來了大規模吃龍蝦的序幕。

稍後又有毗鄰的湘江鄱陽湖龍蝦並入,形成了湖湘派龍蝦“雞汁、醇香、蒜香、果鮮、鹵香、清水、香辣、椒香”等多種頗具特色的口味,但最聞名的做法仍然是“油燜大蝦”。

湖湘人來海州的時間較晚,目前也僅僅隻是在南浦,虹橋,閘浦,淮海,菁安,長陵,徐惠幾個市中心區域彙聚了不少中檔餐飲店,相對來說規模還不是很大。

這些店裝修環境之類的比江浙派的店簡單樸素,龍蝦的價位也不是很高,其口味、衛生狀況等等比路邊攤高出一大截,自然比較受普通市民的青睞。

在海州市場上目前最多的就是類似於趙紅兵的大兵龍蝦這樣的中低檔龍蝦店,主要以夜宵和外賣業務為主,走得是薄利多銷的路子。而這類店,大多都是屬於川派的口味。

雖說名為“川派”,但實際上廚子的籍貫很多都不是川人。而且真正的川派小龍蝦的主打特色“麻辣小龍蝦”最初的起源也不是川省,而是赫赫有名的“燕京簋街”。

“麻小兒”是燕京人對麻辣小龍蝦的專用稱呼。而燕京簋街則是麻辣小龍蝦的起源之地。如今“麻小兒”已經成了簋街的圖騰和夜生活的代名詞,簋街最紅火的“胡老大”每天至少售出6000斤,節假日更是會突破萬斤的銷量。

趙紅兵出身淮北,但他是在“燕京胡老大”跟著川廚名師胡振奎學藝的,南下海州自創大兵龍蝦,也不過兩年多的功夫。

他也從來都沒想過要靠著這門手藝發大財,隻是圖個溫飽自在而已。現在聽程亮說要擴大規模,還要拓展品種,習慣性思維讓他心裏有點不托底。

“你打算怎麼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