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舌尖上的食材》美食雜誌把周小龍的事情報道出去之後,一些人看到了文章也都是紛紛猜想,畢竟譚永誌在文章裏麵介紹地太誇張了。
“神壺農業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怎麼樣的公司?我以前怎麼沒有聽說過?它們公司的農產品真有那麼牛逼嗎?”
“是啊!這文章介紹的太誇張了?還說什麼山坡地裏也能種出美味的西紅柿來,而且正因為如此西紅柿的味道變得與眾不同,讓人吃了一次就想第二次。”
“《舌尖上的食材》是一本比較權威的美食雜誌,按道理應該是不會如此做出虛假的報道才對啊!難道收了商家的廣告費?”
“不可能,這個作者可是譚永誌啊!你們知道譚永誌是誰嗎?他可是國內著名的美食專家啊!難道他這樣的人物也收了商家的廣告費嗎?”
“也對!譚永誌是著名美食專家,理應下筆寫的時候會比較謹慎才對啊!怎麼會寫的如此誇張呢?難道這神壺農業有限公司的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真有那麼奇特?”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大白菜就是大白菜的味道,難道還能有其他味道不成?再說了,要是有其他味道也是廚師弄的,不是種菜的成果。”
對於這些猜想和質疑雜誌社的人也是很無奈,畢竟這篇文章可是堂堂的美食專家譚永誌打電話過來確保沒有誇張的,他總得給個麵子發表出去。
但是譚永誌看到這些人的懷疑和猜想後,反而非常的淡定,因為前陣子他來蓮花市區的時候也聽到過類似的情況。當初蓮花市區的電視台和一家美食雜誌也是對周小龍的農產品進行過報道。而那個時候,許多人也都是像他們一樣對該報道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可是最後呢?最後引來的卻是周小龍大大滴訂單,直接就把蓮花市區的市區給打開了。所以,譚永誌相信隻要他們好奇,去找到神壺農業有限公司,那麼這些農產品就可以征服他們,讓他們的懷疑徹底的閉嘴。
譚永誌也能理解《舌尖上的食材》雜誌社的難處,畢竟文章發表出去後,他們接受到了許多讀者打電話來質疑。所以,在今天,他也是再次打電話給了該雜誌社的主編,然後再次確保了自己的文章寫的都是真實的,並沒有誇張的成分。
《舌尖上的食材》的總編知道譚永誌的身份,有他兩次電話的確保,他心裏麵突然也對神壺農業有限公司的農產品充滿了好奇。所以,打算過去蓮花鎮一趟。
這天周小龍正在辦公室裏麵上網查詢過背金龍魚的養殖知識,突然聽到前台文員陳燕說外麵有2個人來訪,然後他便走了出去。
來者正是《舌尖上的食材》的總編謝春華和他的助理龍歡歡,他們這次是懷著一顆好奇的心過來的。如果神壺農業有限公司的農產品真如譚永誌文章所寫的那樣的話,那麼他也可以再發一個聲明支持該文章的觀點和內容。
周小龍跟著陳燕出來後看到了兩個人,一男一女,男的約莫40歲左右,女的比較年輕,估計也就28歲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