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不要浪費時間(2)(2 / 3)

“你曾有多少次發現自己在意外的延誤中無所事事?”對於一個不太會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人,肯定次數不會少吧!在這種情況下,你別無他法,你隻能等待,而等待又是最令人痛苦、心煩而又白白耗費時間的事。

要避免少出現這種情況,惟一的辦法就是你必須事先安排工作,外出旅行時帶著隨時應變的計劃。這樣,你就不會因航班出現個把鍾頭的延誤而頭疼、煩怒不已。相反,這時候你可打開公文包隨時幹起工作來。拿破侖·希爾每次旅行都會預先安排好一大堆活——即使你有十次八次偶發的延誤也不怕。他是不願受阻時兩手空空的。

在乘坐市內交通工具時,也要隨身帶著工作。11歲時,拿破侖·希爾就自覺養成了隨身帶一本書的習慣。這樣,即使遇上了交通阻塞,也不會過多浪費時間。

十善用與濫用會議

一家著名公司的老總抱怨道:“一天到晚都被各種會議纏得不可開交,甚至周末也被困在公司裏。而且在這無休止的會議中還必須討論他們提出的各種計劃、建議,真是煩人。”抱怨者的名字已經不重要了,問題的關鍵在於會議浪費了時間。

一般而言,會議不外乎有以下幾種作用:

1.尋找溝通

把一群人召到一起是讓大家知道股利提高了,或者有新的人事變動。

2.解決問題

聚集一群人,共同想辦法尋找問題的答案。

3.處理危機和控製災害。

與會者集中解決正在散布並有可能造成進一步危害的傳言。

4.顯示地位

在會議中,總經理和董事的位置永遠是最顯著的,借以表明他們與眾不同。

5.友情讚助

大家集中稱讚一個人的出色表現。

由於開會有如此多的功用,我們不能這樣說:“取消會議,發一份公文就解決了。”因為主持者也許早就想召開溝通友誼的會了。而且,對於一些較特殊的行業來說,開會就是他們的工作之一;假如你對於此類公事頗感厭倦的話,你就應考慮去幹其他的工作。

假如你是會議的主持者,你應記住以下一些原則:

假如你召開會議的目的是為傳達信息,那麼,用通知書或者是郵件會更方便、快捷。開會呢,無非是讓你知道哪些人出席,而且對於語言和非語言的反應你可以當場評估。

假如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那麼,在會前你最好將會議相關議題及背景資料通過通知或電子郵件方式讓與會者知道,以便讓他們可以提前思考辦法。

一種被稱為群組的電腦科技已成為目前解決問題的新發展方向:參加者在會前或會中就可以將各自的觀點和答案輸入電腦,並且可以同時得知他人的觀點,快速評估這些反應。由於沒有記名的程序,這種方法可以使一些不積極與會者的意見、觀點等被充分展現。

假如出現了危機,要把所有重要的人員召集起來開會,否則,最低限度也要用電話或電子郵件通知他們,讓他們提出觀點及建議,如果你沒通知他們,他們就會對你產生不滿情緒。抱怨開會太多的人也就是這些批評從不開會的人,他們會發牢騷,說領導者太專製了,不考慮他們的作用。

會議也是一種領導人維持地位的儀式。如果你是會議的組織者,那麼,這不失為一種強調突出組織結構的一種辦法;但切忌太過頭。會議如果以強調領導地位為目的,而且出席率很低,那麼最好停開。

假如你能讓會議生動有趣,那麼,其他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達到了。

按時開會,不要等遲到者來浪費已到者的時間,除非是等非常關鍵的人物,或演講者。但是,這是非常特殊的情況。

開始要用較輕鬆的議題,逐步轉到很費時、費力的中心議程上。

切忌離題十萬八千裏。

注意控製時間。掌握好緊張、拘謹與輕鬆、自由的關係不是件容易的事。人們較喜歡接受輕鬆與嚴肅的議題結合起來,在緊張、壓抑的氣氛中,加上一些開心、幽默的情節,會給人一種放鬆的感覺。

議題結束後要立即散會。這一點對於每周的業務會議更為重要。主要內容討論完畢後,立即解散,讓勞累一周的人們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

注意練習。把一個會議主持好,也是一種藝術。這需要多次的經驗積累,才能恰到好處地掌握好開會的節奏。許多此方麵優秀者,都是大專院校中的傑出學生運動組織者。如果你的學生時代已成為記憶,那麼,在社區、在單位依然有展現你風采、鍛煉你能力的一片藍天。

十一培養求生技巧

據統計,每天人們都要把數百萬小時的時間白白地浪費在找東西上:經理找報告、文件;研究者找書本、論文;行政者找收據、發票。雖然這是一種通病,但卻很少有人要動腦想一些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也很少有哪本書給這種通病開出一個治療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粗心大意的人對社會都有著非凡的貢獻。但是,他們的文件、講稿經常不翼而飛,他們不得不花費時間去找,不停地問別人,見到我的報告沒有?書?筆?伴隨這些而來的,則小至緊張不安,大至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