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惜時如金與成功(2 / 2)

三是要善於協調兩類時間。對於一個取得成功的人來說,存在著兩種時間:一種是可以由自己控製的時間,我們叫做“自由時間”;另外一種是屬於對他人他事的反應的時間,不由自己支配,叫做“應對時間”。

這兩種時間都是客觀存在的,都是必要的。沒有“自由時間”,完完全全處於被動、應付狀態,不會自己支配時間,就不是一名有效的領導者。

可是,要想絕對控製自己的時間在客觀上也是不可能的。沒有“應對時間”,都想變為“自由時間”,實際上也就侵犯了別人的時間,這是因為每一個人的完全自由必然會造成他人的不自由。

四是要善於利用零散時間。時間不可能集中,常常出現許多零碎的時間。要珍惜並且充分利用大大小小的零散時間,把零散時間用來去做零碎的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善於運用會議時間。我們召開會議是為了溝通信息、討論問題、安排工作、協調意見、做出決定。很好地運用會議的時間,就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節約大家的時間;運用得不好,則會降低工作效率,浪費大家的時間。

三穿越時間隧道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生產工具的不斷革新,現代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時間的價值,體現其中,如同核裂變反應,以幾何級數成倍增長。

現代一台紡紗機一小時紡的紗,抵得上古老的紡車一年的工作量;拖拉機一天耕的地,足夠一頭牛幹上幾個月。我們乘坐超音速飛機隻需幾個小時便可以從東半球飛到西半球,而步行周遊一圈要花一個人大半生的時間。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大縮短了時空距離,使得時間的價值變得越來越突出。

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假如你生病住院隻有短短幾個月,你再出來時,也許會驚訝地以為身在另一個城市。

現在1小時所能創造的價值,不知比古代要高出多少倍。

資本主義近100年創造的價值,等於過去創造的社會價值的總和;而戰後短短幾十年創造的價值,又是過去100年所創價值的幾倍。今天社會3年內的變化相當於20世紀初30年間的變化;牛頓之前300年的變化,相當於石器時代3000年的變化。

時間觀念比哪個時代都更強烈地印在了現代人的腦子裏麵。假如你3個月不出門,你會以為自己是個耄耋老者,落後於社會幾十年了。

時間的增值效應在現代社會引起了一連串的鏈式反應。

現代企業都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它們以此保持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如果他們在時間上落後於同行,即使是一分一秒,他們也可能麵臨倒閉的厄運。

高速度和高效率造就了成功的商人和企業。商人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吝時如金,他們都是和時間比賽的老手。

現時社會瞬息萬變。日本貿易振興會為此不惜巨資捕捉瞬息萬變的信息。他們在全世界182個地方設立了調查點,用以收集和處理來自不同地區的各種信息,並對它們及時做出反應和評價,出版專門的商業情報雜誌,用於指導企業的投資和發展。

現在讓我們了解一下信息的定義。一般而言,信息是社會共享的人類的一切知識,以及通過對客觀世界分析得出的各種消息和情報。信息貫穿於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教育、文化、藝術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現代社會節奏快速緊張,信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日新月異。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跨入了信息時代。

目前,平均每天有1.4萬篇創新論文產生,800~1000件專利問世。平均下來,全世界平均每天就有1500種新圖書問世,每年約有55萬種圖書出版。

美國每年約產生1750億頁文獻資料,而前蘇聯則為600億頁。科學知識的增長率,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從20世紀60年代平均的9.5%,上升到70年代的10.66%,80年代則為12.65%。

知識的翻新間隔周期不斷縮短。過去每隔10~15年,現在則為3~5年。

現代生活如此高速度地發展,信息傳播速度和手段不斷翻新。我們每個人立足於這樣一個社會,就不得不珍惜時間、善用時間,運籌時間於帷幄之中,決勝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