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冬天伊始的時候,我決心離開奧克蘭,去另一個陌生的城市裏生活。
我結束做了很久的工作,辭別了幾年來結交的朋友,把簡陋房屋裏的東西打包裝進行李箱,被褥卷成一個大大的行囊,像極了一個顛沛流離的旅人。離開的時候,開在最熟悉道路的反方向,窗外的風景從熟悉漸漸變得不認識,快速倒去的樹木在夜晚的蔓延下變作一叢黝黑的鬼魅。
我慶幸自己在出國的四年裏,曆盡人間苦難的洗劫,還擁有一份天真的夢想。從不願在一個地方久留,總是把生活折騰成熱烈的模樣,走想走的路,愛想愛的人,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刻骨銘心,無怨無悔。
在離開奧克蘭之前,我以一次21km的半程馬拉鬆完成了和這個城市的告別。
單調而重複的運動容易讓人靜下心來思考,兩個小時四十六分鍾不間斷運作的跑步機上,我把這幾年來的生活畫麵在腦海裏過了一遍。
第一次一個人拖著行李箱尋找寄宿的地方,第一次找到一份靠雙手養活自己的工作,第一次拒絕父母的銀行卡選擇打三份工交學費,第一次把車子戰戰兢兢地開上路,第一次被人欺負咬著嘴唇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第一次受委屈夜晚窩在被子裏流眼淚卻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這些我二十二歲出國之前從未設想過的事情,全部發生在這樣一座從陌生到熟悉的城市,定格為生命中最深刻的成長畫麵。
張嘉佳說過這樣一句話,簡練又精準地形容夢想帶給生命的意義。他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上帝會讓你付出代價。但最後,這個完整的自己,就是上帝還給你的利息。我不禁想起我十三歲時的夢想,是希望自己二十歲那年可以有一百萬,能夠出版一本書,還會和喜歡的人一起周遊世界。
而現在我二十六歲,十三歲時的願望雖然延遲很久,卻也實現了一些。我的第一本書即將出版,現在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每天都憧憬著周遊世界,雖然口袋裏的錢幣還湊不夠一百萬的越南盾,可是生活回饋給我一個不錯的利息,並且慷慨地告訴我,夢想隻要堅持得足夠久,就總有實現的那一天。
遙想七年前臨近二十歲的自己,肥胖、拖遝,懼怕融入群體,對未來常常不知所措。看什麼都是一副灰心喪氣的模樣,在那麼青春的年紀裏,卻活出了一個蒼老的模樣。如果我一路保持那樣的狀態,如今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呢?我想不出結局。
感謝夢想成為我的信仰,我闖蕩世界,堅持寫作,把各種苦難和喜悅的經曆放進自己的生命裏。四年獨自出國遠行就像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讓我體會到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我才得以在這種可能下盡情地伸展自我。
現在的這個自己,還不能說已經成為一個全新的人,但是那些在遠行中所經曆的挫折和苦難,就成為發生在皮膚下看不到的變化,那是藏在淺淺皺紋後麵的決心,是老去的年齡背後潛伏的意誌力,還有那些作為信仰的夢想,一同讓我在這樣堅定的人生裏飽滿地綻放。
(二)
我安家的城市,在一座雄偉山峰的腳下,是一片陽光充沛的土地,有海的靜謐和山的偉岸,是旅人停留就忘記前行的城市。
我學著那些拿著Working Holiday簽證來過間隔年的年輕人,在這裏的奇異果工廠做一名手腳麻利的包裝工。雖然工作性質聽起來無聊,但是這個傳送帶沒有停歇過一分鍾的地方,我更喜歡稱它為夢想工廠。
一百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工廠裏選果,包裝,搬箱子,把一件件簡單又無聊的事情做到意義重大。年輕真好,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依舊可以在一起熬夜聊著天,十九歲的意大利女孩獨自出門旅行,在西班牙住了六年的法國姑娘訂好了下個月去印度的機票,阿根廷妹子和男朋友分手後一個人遠渡重洋看看愛情以外的世界,那個日本大姐苦學英文希望可以回國去做一名教師……
每個人都有夢想,有關愛情有關職業有關未來的各個細小方麵,說起來動聽又浪漫,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也都有不為人知的辛苦和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