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費雷德·阿德勒(1876~1937),現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和弗洛伊德、榮格一起被人們稱作深蘊心理學的三大奠基人。

他出生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富裕家庭,他從小身患先天性殘疾,後來又得了一場幾乎致命的重病,上學後,又因數學成績差,受到學校老師的歧視,等等這些使阿德勒在童年時期,無論是精神上或身體上遭受莫大的創傷和摧殘。

雖然他遭受了很多苦難,但他對生活沒有產生消沉和自卑,反麵卻以超人的毅力,成為了生活的強者。經頑強的意誌和刻苦的努力,改變了他的人生。在1918年出版了《理解人類本性》的著作。1932年在受騁長島醫學院教授期間又出了一部《生活動你應有的意義》,被譯成十幾種文字出版。之後他又出版了《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人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著作。由於他對人類個體心理的出色研究和取得的卓著成就,吸引了很多個體心理學的研究者,他的影響也日益擴大。

阿德勒當過軍醫、醫學院教授,也擔任過心理醫師,在維出納設立了多所兒童心理輔導診所,到美國和歐洲各國發表演說和診病人,他所倡導的個性發展與社會精神,對現代心理學產生深刻影響。他說:“人不為生物所感,而是被我們自己對生的想法所感。”“第一個個體人性的關鍵,是看他賦予生命什麼意義”。

從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讓我們了解了人生所有的問題,讓我們常常思考一個“什麼是生命的意義”。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是一個跟全體人類相聯結的感覺,他告訴我們:“和命遭遇最大的困難,以及造成他人最大的傷害的,是那些對人類設有興趣的個體,就是這類個體導致了人類所有的失敗”。

今天,我們翻譯的這本《阿德勒談靈魂與情感》的中文版,相信會給讀者從阿德勒的思想體係中體會到個體心理學特性的魅力,省察自己的生活風格,尋求適合自我的超越,為您正確麵對挫折和解決各種矛盾交錯起到引導、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