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國家的榮辱,豈能是一點點國家貿易所能相比的。”董寸理將軍反駁道。
“董將軍保家衛國,實屬是赤膽忠心,但是邊境百姓的民生,我們位臣為官的,也不能坐視不管。此事還有轉機的可能,兒臣願意前去宋,與其使者談判。如若宋,咄咄逼人,我們南唐,必定出兵壓製宋的狂妄自大。”其太子娓娓說道。
“其太子所言是否有求和之意。”董存理將軍有些不悅的說道。
“我隻是想為南唐邊境的百姓,免受一場戰事,而在請命。我南唐定不會懼怕宋,隻是老百姓懼怕戰爭。”
傑王子說道:“皇兄在為百姓請命,這是好事,但是南唐的國威也不可損。宋屢次侵犯我國國土,實屬放肆,我南唐怎可坐視不管。”
這時候俞明太子也極其的站在傑王子的觀點上,說道:“二哥所言正是兒臣所想。南唐的國威,一刻也不能侵犯。兒臣願請命,帶兵出征。”
“二弟三弟,國威不僅僅是通過戰爭表現,求同存異才是國泰民安最基本的守則。宋侵犯我國國土,決不可饒恕。兒臣認為談判在前,出兵在後。這樣不是懼怕宋,而是為我國避免一次征戰的可能。”
“大哥,”傑王子剛想反駁,就被皇上打斷。
“眾愛卿所言都極有道理。隻是此時不能操之過急,還需仔細商定。”皇上為了不引起皇子和大臣之間,一些不必要的爭論,及時製止了他們。
其實經過了這幾輪的爭辯,皇上雖然一言沒發,但是也全部看在眼裏,聽在心裏。傑王子愛戰,而其太子求和。
而作為任何一個國家的明君,都是會避免自己的國家,陷入戰爭的狀態。對於這點的理解,其太子做的會更好,而他作為一個太子,現在就為民生著想,讓皇上心裏安慰了不少。至於傑王子,皇上心裏會有隱隱的擔憂,他的戾氣太重,雖驍勇善戰,但是對於治國治民的方麵,還欠妥一些。
眾皇子與大臣們離開皇上的乾坤殿。大家很自然的都分出各位的派係,以傑王子為首的是明王子和董存理將軍,池程衛將軍。而跟隨太子的則是幾位老將軍。
前朝這樣的派係之分,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其太子與傑王子之間有意無意的競爭,在平日裏也屢見不鮮。
雖然太子已立,但是在群臣的眼中,誰走到最後,誰就是最後的王者。
因為傑王子在前朝的支持者,不比其太子的支持者少,所以兩人之間一旦有意見的摩擦,總是會引起前朝群議。
而嫣貴妃也沒少在前朝,為嫣貴妃鋪路搭橋,傑王子身邊一些老臣也都是受嫣貴妃的拜托,在前朝一直協助傑王子,爭得更多的主動權。
這些皇上其實都看在眼裏,隻是這曆代王朝都是如此,所以皇上也不會過於追究。
隻是在皇上的心中,更加器重其太子一些。反倒是傑王子,皇上會很器重,但總是又擔心。
此時乾坤殿中,隻剩下皇上和趙明宣公公兩人,“皇上,您累壞了吧。”
皇上輕揉著太陽穴,“心累。”
“那可不呢,這手心手背都是肉。”趙明宣公公深知皇上的內心。
“你這個老東西,什麼事情,都是看的透透的。”皇上說道。
趙明宣端上一杯普洱,對皇上說道:“這兩個皇子都那麼優秀,皇上必定要仔細斟酌呀。”
“你去傳皇後。”皇上吩咐趙明宣。
“好的,皇上,老奴這就前去。”
每每遇到這樣矛盾之時,皇上總喜歡跟皇後說說話,雖然不議政事,但是總覺得皇後一直能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