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臨危受命(1 / 3)

(一)

幾個來自京都袛園的歌姬一邊咿咿呀呀的唱著“蘇州夜曲”,一邊賣力的長袖踱步。觀眾則是西尾壽造和阪垣征四郎,以及幾個中級軍官。他們坐在榻榻米上,中間的小桌子上擺放著一些酒水和點心。酒是從山西運來的老白幹,點心則是南京的特色美食桂花夾心小元宵、五色糕團、蟹殼黃燒餅、麻油幹絲等等。

這是秦淮河邊的一家高級酒樓,西尾等人在這裏聚會。由於他們很長時間沒有回日本了,這種歌舞表演能填補他們內心的思鄉之情。

西尾喝了一口白酒,感到嘴裏火辣辣的,對阪垣說:“中國的酒,度數實在是太高了”。

阪垣笑道:“嚴格來說,這是華北的酒,華南的酒沒有這麼辛辣”。

“南京是個好地方,可惜蔣介石沒有守住”。

博學的阪垣說道:“南京雖然是中國的六朝古都,但是非常不適合作為統治中心”。

“為什麼?”西尾不解。

“中國曆史上定都於南京的六個王朝,都非常短命,東吳69年,東晉102年,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後來,明初定都於此,一世而終,僅僅50餘年就搬到北平去了。清末時的太平天國建都南京,也僅僅維持了9年。所以說,在這個地方建都是很不吉利的,蔣介石建都南京,從一開始就注定是要輸的”。博學多聞的阪垣娓娓道來,兩旁陪坐的軍官們都露出欽佩的表情。

“這麼說來,蔣介石的曆史知識還真不怎麼樣,聽說他當年無論是在中國內還是在日本留學,成績都徘徊在中下遊”,西尾揶揄道。

阪垣吃了一口糕團,繼續掉書袋:“南京本來王氣是很盛的,但是據傳說,它的王氣被秦始皇斬斷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深深被這裏虎踞龍盤的氣勢所吸引。但是,陪同左右的是方士卻沉默寡言。秦始皇問:’金陵形勝,氣象萬千,兩位何故沉默寡言?’,兩位方士憂心忡忡地說‘金陵地形險要,氣勢磅礴,乃龍脈地勢,王氣極旺,若不采取對策,五百年後會有天子坐鎮!’,秦始皇大驚失色,他自認為自己是始皇帝,自己的子子孫孫永為天下一統的皇帝,怎能容忍金陵有別的天子出現?於是趕緊詢問對策。兩位方士指著不遠處的方山說‘方山地處金陵東南,你看,方山頂部平坦如官印,人稱天印山。天印,自然是上天賞賜的官印,決定了金陵之地的王氣興衰和吉祥命運。斷了方山龍脈,就是阻隔了金陵的王氣。再引淮水貫穿金陵,通達長江,讓這條秦淮河衝盡王氣,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皇帝之位千年萬世、萬萬世了!’。秦始皇見金陵城北的獅子山、馬鞍山氣勢宏偉,於是命令將此兩座山也斷了山脈,並將金陵改稱為秣陵。秣陵意為飼馬的草料場。在秦始皇的命令下,大量軍士開始了行動,方山被截斷,淮水也貫穿了南京城。於是,秦始皇終於斬斷了南京的地脈,斷了金陵的龍氣。”

“原來如此”,西尾在內心裏感歎,南京還有這樣的曆史。

西尾和阪垣繼續碰杯,這時門外的副官走進來,敬了個軍禮,然後遞給西尾一個文件袋:“太君,這是華南情報部門送來的重要消息”。

雅興被幹擾到的西尾略帶不滿的打開文件袋,隻看了幾分鍾,臉上的愉悅變成了惆悵,把文件拍到了桌上。阪垣見狀,知道不是什麼好消息,一揮手,那些還在跳舞的歌姬們都退了下去。他拿過檔案袋,看到裏麵有幾張照片,照片上蔣介石正在檢閱戰車部隊。

得知蔣介石沒有被炸死,西尾壽造和板恒征四郎大失所望。板垣征四郎氣的喃喃自語:“就差一點,就差一點······”。

西尾壽造安慰道:“不要緊,我們手裏還有一張牌。”

“汪兆銘?”

“內閣預計今年世界大勢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要利用這種變化,乘機在年內解決中國事變”。

“所以汪精衛是我們實行政略的突破點?”

西尾壽造說:“沒錯,內閣和大本營要求中國派遣軍幫助汪兆銘在南京成立新的國民政府,實現在帝國領導下的日、滿、華合作。”

“光是政略還不夠,我們還要繼續進行強大的內地轟炸作戰。”板垣指著地圖上的重慶和成都,“為了進攻重慶,我們不但要從地麵攻擊,還要從空中癱瘓敵人的抵抗意誌。參謀部已經製訂了本年度從空中進攻重慶的‘一百零一號’作戰計劃,第一期重點轟炸重慶,第二期重點轟炸成都。我想,國民政府在今年肯定支撐不下去,要和皇軍進行和平談判”。

西尾壽造走到作戰地圖前,看了看,回頭對板垣說:“我們還有一個心腹大患——共產黨。從去年年初到現在,華北方麵軍對共黨武裝進行了三次‘治安肅正’作戰。但似乎收效不大,而且我們還賠上了阿部規秀中將,現在想來,甚是痛心。”

板垣接道:“而且據我們的情報,共黨武裝越打越大,從中日開戰時的3萬多人,變成了現在的40萬人。我感到對共黨武裝,必須要想盡辦法撲滅,不然會對帝國偉業造成致命傷害。”

西尾用生硬的漢語說:“共產黨的領導人毛主席在抵抗蔣介石的大圍剿時曾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與中國古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西尾壽造點點頭:“所以我們既要像野火一樣,把草原燒的幹幹淨淨,而且要挖根掘土,讓草原再也沒有複生的可能”。

阪垣會意的笑笑,相信前景一片光明。可是他似乎忘了自己剛剛說的話,南京不適合建都,汪偽政權建在這裏,豈不是會重蹈覆轍?

(二)

3月30日,冰雪溶解,春風化雨,在南京,汪精衛粉墨登場。他高調宣布國民政府“還都”,成立了以他為行政院長的新中央政府。國民黨、國民政府、國號都一概不變,就連懸掛的旗幟也是青天白日旗。汪精衛和他的幕後老板日本政府認為,這樣做,可以蒙騙廣大的中國人民。但是汪精衛狗尾續貂,在旗幟上多加了個“和平、**、建國”字樣的三角巾,正所謂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日本人同意把除了滿洲國之外的幾個小傀儡政府都合並到汪精衛的傀儡政府裏,妄圖動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軍心民心。

正如日本政府所預料的,本年度世界形勢出現了有利於日本解決“中國事變”的態勢。4月,德軍輕而易舉征服丹麥和挪威,5月10日,阿道夫·希特勒下令德軍全麵進攻西方國家,不到6個星期,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法國相繼投降,英國退守本土,整日被戈林的空軍狂轟濫炸,國家命運岌岌可危。由於法國的淪陷和英國的自身難保,日本盛氣淩人,強迫法國傀儡政權維希政府封閉滇越鐵路,英國政府封閉滇緬公路。英法兩國屈從了日軍的淫威,這樣,日軍就切斷了中國當時最重要的兩條國際交通線。日軍的目的是封鎖中國所有與外界援助的通道,窒息中國的抗戰力量。在看到英法屈服後,日本政府揚言要在年底前“南取昆明,中攻重慶,北犯西安”。

另外,日軍更加強了陸海軍航空部隊互相配合的內地轟炸作戰,以求達到政略與戰略的效果。為了使掩護轟炸重慶的戰鬥機隊的活動容易成功,日軍展開棗宜會戰,從五月至六月上半月,對宜昌展開了激烈的攻擊戰。海軍航空部隊從五月份起開始對重慶方麵進行轟炸。第六十飛行戰鬥隊從六月上旬開始也加入轟炸行列。

5月15日,第五戰區襄河東岸,炮聲隆隆,殺聲陣陣,從襄東平原往東南撤退的大批日軍遭到中國軍隊的阻擊。這支國軍兵力很少,卻都是精兵強將,精兵,他們就是第三十三集團軍的總部官兵與特務營,強將,就是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盡管敵眾我寡,但是張自忠不願放虎歸山,他決定要拖住日軍。日軍一萬多人分南北兩路向張自忠率領的部隊實行夾擊。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裏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九次衝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此時正是正午,雙方已經殺的血流成河,張自忠左臂中彈,右胸也被流彈洞穿,血流如注,他簡單包裹了一下,依然不下火線。副官馬孝堂在炮火聲中嘶啞著嗓子對張自忠說道:“司令,我們隻剩下不到一百人了!到底撤不撤?”

“不撤!”

“司令,您是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才,我們死也就算了,您死了誰還來領導弟兄們打小鬼子?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馬孝堂急的一身是汗。

“軍人就應該死在戰場,孝堂,你把筆紙拿來”。

馬孝堂知道勸他不過,連忙找來了筆和紙張,遞給張自忠,他心理很不安,難道司令是要寫遺言?

張自忠接過紙筆,沉思片刻,沒有寫下遺屬,而是幾百字的作戰報告,他交給馬孝堂,說道:“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誌向。”

馬孝堂熱淚盈眶,敬了個軍禮:“司令,孝堂當與您共存亡!”

這時,幾架日軍飛機俯衝過來,張自忠和馬孝堂連忙低下頭,但奇怪的是,良久,沒有聽到炸彈爆炸的聲音。難道敵人的炸彈全部啞了?馬孝堂不解的抬起頭,發現日軍投下的不是炸彈,而是漫天的傳單。一張傳單慢悠悠的從天而下,落在馬孝堂的眼前,他一把抓住,看到上麵寫著:告中央軍將士諸君!晉綏軍已經和我軍合作提攜了!大東亞戰爭因日本軍與晉綏軍的的握手能增一層的強力!中央軍官兵快來參加興亞運動!若然是會給諸君和諸君的同胞帶來幸福的吧!世界和東**勢已經不許再拖延時日了!應當即刻決斷妥善的處理!——日本軍司令官。這段文字處於傳單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是一個方框,方框裏寫著“同誌票”:持此票向日本軍隊來投者不僅不加害,並認當同誌如新政權下之軍隊而優待之。

馬孝堂慌忙拿給張自忠看:“司令,晉綏軍已經投降了?”

張自忠掃了一眼,笑道:“這是日軍慣用的宣傳手段,通過造謠,以求挑撥離間,瓦解人心。至於叫我們去參加他們的新政權,不用去管他!”

馬孝堂點點頭:“小鬼子白日做夢!”

“傳我命令下去,不準任何人有降敵之意!”

“是,司令,誰敢投降,老子一槍斃了他!”

眼見中國軍隊這邊沒有投降的意向,日軍指揮官隻好決定繼續硬打下去,隨著他的一聲命令,前線的軍官再次的拔刀向天,日軍全體發起衝鋒,前麵的端著刺刀,後麵的打著機槍,在槍林彈雨中,張自忠所部全部戰死。

日軍第四隊的一等兵藤岡第一個衝到中國軍隊陣地前,這裏好像已經沒有活著的人了,他喘著氣,正要去撿戰利品時,突然,從前方的血泊裏搖搖晃晃的站起來一個身材高大的軍官。這名軍官身受重傷,可是目光如炬,非常威嚴,藤岡一時間竟然被這氣勢所震懾,呆呆的立在那裏。

衝在後麵的第三中隊長堂野看到藤岡的處境不妙,立即趕上來開了一槍,子彈打中了那軍官的頭部,但他仍然沒有倒下!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拚盡全身力氣猛然刺去,那軍官的高大身軀終於轟然倒地。這時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4時。

倒下的軍官正是張自忠。

得知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萬分悲痛,要求當日搶回張自忠的遺體。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端著輕機槍,於當晚突襲南瓜店。黃維剛光著膀子,光著腳丫,帶領敢死隊頂著日軍的炮火猛衝,幾進幾出終於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體。經檢視,全身有八處傷口,炮彈傷二處,槍彈傷五處,刺刀傷一處。當靈樞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吊祭者數十萬。28日,靈柩抵達重慶,蔣介石率軍事委員會高級將領與國民政府五院院長親臨致祭,蔣還撫棺痛哭。7月7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張自忠,並追贈陸軍二級上將。

張自忠犧牲後,宜昌失守,使得大後方的人民感受到了西南門戶洞開的威脅,蔣介石整日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