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盡興,是拚搏的人生所能享有的獨特權利(3)(2 / 2)

我表弟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沒有讀研,所以雖然比我小一歲,但是我還沒畢業的時候,他已經在銀行工作了兩年。

當然了,他這般驕傲又有才華的男子怎麼可能甘心每天跟大媽們打交道拉存款?所以此間,他想過無數次的創業,也夥同小夥伴們和他媽創了兩三次業。

每一次都會象征性地來問我意見,我知道他是想獲得一些認同可以讓他更加放心去做,但是我很不給麵子,每次都會在聽完他說的以後,說同一句話:“我覺得你想法不錯,但是這個賺不了錢。”

我驕傲的弟弟在第三次的時候不能忍了,說:“姐你別一開始就說賺錢嘛!能不能別這麼俗,有點情懷好嗎?”

我也不生氣:“不賺錢,你怎麼養活你的理想?拿你媽的工資嗎?賣你家的房嗎?”

我弟不說話。

頭幾次他還是去嚐試了,結果都真的以失敗告終。有的甚至還沒開始就已經草草散場。

第四次他再來找我的時候,換了一副態度:“姐,你看看這次這個,能不能賺錢?”

這樣惡俗的開場白,卻讓我看到了希望。

你一定笑我庸俗,笑我掉進了錢眼兒裏。

但我隻想說,所有夢想,都得有麵包喂飽。尤其是對我們這樣沒雄厚背景的草創者,麵包太過重要了。

羅永浩沒錢了,可後麵還有一堆投資人追著呢,他這輩子都餓不死,做不了智能手機了,但說不定哪天還可以做智能馬桶。可是手底下那撥人怎麼辦?還不是麵臨著失業再找工作的窘境?

所以從這方麵來說,我認為老羅還是很有責任心的。

很多客人來我店裏吃完會找我聊天,還有媒體采訪我的時候,都會問我為什麼想開的是沙拉店,真的隻是因為那個約定嗎?

其實我要是不要臉一點,大可以說:“我是為了情懷。為了大中華民族的百年健康大業。”

就像賣米線的說自己“賣的不是米線,是情懷”;

賣煎餅的說自己“賣的不是煎餅,是理想“。

這年頭,公司需要宏大的企業文化來包裝,連做點小生意居然也得勢了。

但是我說不出口。

是的,我的初衷當然是理想。

我說過,我想讓和我曾經一樣每天苦於吃什麼的白領有安心健康的東西可以吃,我想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沙拉,改變偏見,愛上沙拉,我也想讓自己喜愛的能成為自己在做的。

這句句都是實話。

到現在都絲毫沒有改變。

但是這一切,都必須有基石。那便是經濟基礎,所謂的麵包。

我很愛咖啡店,經常去泡各個有味道的小咖啡館,但是我不會去開一家咖啡店,除非日後我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可以開著,隻為了自己喜歡,哪怕隻有我一個客人。

可是現在我沒這個能力。

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在愛情中不再相信什麼有愛情就夠、經濟不重要的美好童話。曾經撞得頭破血流,為了男友賠了所有存款和家當仍然被甩,終於明白,再美的愛情,若沒有足以溫飽的安穩來維係,終究會在柴米油鹽的斤斤計較中消磨殆盡。

愛情如此,事業更是如此。

什麼有理想就夠,經濟基礎不重要。那都是騙人的鬼話。

是的,王自如創建zealer,剛開始理想美好,評測平台,盈利模式就是沒盈利。可是最後沒錢了,沒辦法還是得拿別人的投資,這個別人還是手機廠商,自此失掉自己“獨立第三方”的定位。你說經濟基礎不重要?要是zealer能自己養活自己,何至於要讓自己不再自由自主?

你開一家店,不賺錢,除非你是富二代或者有背後的投資者,可以源源不斷地讓你往裏砸錢,不然你怎麼養活店員?你怎麼維持下去?沒有經濟基礎來維持,你的理想靠什麼支撐?

所以,我對所有人都很坦白地說:“第二點,因為它能賺錢。”

對方往往被我的直截了當嚇一跳。這年頭,還有這麼不包裝自己的。

是的,我喜歡這件事,但是我也確保了它能賺錢才敢把家當都投進來。

你可以說我是個唯利是圖的商人,根本不是為了理想。

說句掏心掏肺的話,我是愛錢,但還真不是唯利是圖。

要是唯利是圖,我一準去開個火鍋店、麻辣燙店,甚至是燒烤鋪子,賺的肯定比現在多得多。

我為啥沒去?還不是因為那可笑的情懷嗎?想要做一點改變中國人飲食習慣的事情。

當然這點事情可能在你看來很可笑,但是在我看來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