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在西山會所受馬老所托後,常雨澤回到歸德專門抽時間到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搜集材料,他帶了高清相機,準備把在烈士陵園看到和聽到的內容都記錄下來。陳官莊烈士陵園坐落在省際公路的北側,緊鄰永夏縣陳官莊鄉,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零五年被省民政廳、國家民政部定為紅色旅遊單位;去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由於不是節假日,來陵園參觀的遊人很少,這樣也好,省得人多吵雜。陳官莊烈士陵園很大,比起其他一些寒酸髒差的烈士陵園來,顯得還算比較整齊幹淨。進門以後,一條大道直通裏麵,兩側蒼鬆翠柏,莊重而且肅穆。

迎麵正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烈士紀念碑,上麵鐫刻著周恩來題寫的“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個鎏金大字。碑文大致是這樣寫道:“……陳官莊地區殲滅戰的勝利,是毛澤東同誌偉大軍事思想的光輝體現,是人民解放軍和廣大人民團結一致,英勇奮戰的結果。華東、中原、華北地方黨政領導和廣大人民全力支援,百萬民兵民工隨軍轉戰,出生入死,為人民解放軍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烈士紀念碑的後麵是一座巨大的陳官莊地區決戰烈士合葬墓,上刻碑文是:“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烈士公墓,……巍巍青鬆護英靈,燦燦鮮花慰忠魂。此公墓安葬的一千九百六十四名烈士,均係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犧牲的。烈士生平無從考證,現僅鑿碑達成十五位烈士傳略,以表紀念。常雨澤把帶來的一束鮮花獻給烈士們,以表敬仰之情。

在紅色墓體的公墓兩側,各豎有幾座黑色大理石的名人題詞。有劉伯承敬題的“在大規模決戰成功的淮海戰役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陳毅敬題的“烈士們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永遠為人民所紀念!”,粟裕敬題的“烈士精神,萬古長存”等等。

公墓後麵,環立著十五位烈士的傳略石碑。在合葬公墓的北麵,是六百多座烈士的墳塋,分左、中、右三列,安葬的都是在陳官莊地區決戰中犧牲的比較有名的烈士。

常雨澤幾乎是一排排、一座座地仔細觀看和拍錄。看著一個個年輕的烈士名字,他心情沉痛,戰爭是殘酷的,生命是珍貴的,這些年輕的戰士們為了信仰和追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犧牲換取了戰爭的勝利,換取了新中國的成立,這些年輕的烈士們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或許,這些烈士當中就有馬老當年的戰友,當馬老通過錄像看到他曾經的戰友們正安息在這鬆柏掩映的陵園聖地,想來馬老也會心有欣慰吧。

常雨澤用相機忠實的記錄下陵園裏的所有景致,然後走出陵園,準備離開。這時候,他注意到一群人大聲議論著走向陵園的一側,從他們的話語中聽出他們就是當地村民,但是他們話語裏多是對陵園管理部門的不敬。常雨澤好奇心驅駛,尾隨他們走到陵園的外側。

他看到一圈約莫一人高的簡易圍牆,圈起大片莊稼地。這群村民們就聚集在圍牆邊,大聲吵嚷著,群情激憤,突然,這些村民們合夥用力推起圍牆來,他們喊著號子,片刻功夫,一段幾米長的磚牆被推倒,露出裏麵雜草和玉米混雜的大片田地。

常雨澤認為,這可能又是農民田地被圈占的事件,搞不好這些村民又會跑到北京上訪,聽他們的議論,這次征地的主體就是陵園管委會。常雨澤一直開著相機,不知為什麼,他想真實的記錄這些事情,他認為應當讓馬老看到真實的陵園,看到陵園周邊村民們的真實心態。

其中一個村民看到常雨澤在拍照,就走近他,問他是不是記者。常雨澤穿著便服,所以才讓村民誤解。常雨澤笑著說他是攝影愛好者,喜歡拍些東西往網上傳。結果他的這個解釋給他帶來另外一個誤解,這些村民誤認為他是網絡記者,能夠把他們的呼聲反映到網上,所以這些村民立即都圍住他,七嘴八舌的給他反映問題。

情況大致是這樣:烈士陵園管委會準備開發陵園的旅遊資源,在陵園外側規劃了約300畝的淮海戰役景觀區,準備重現當年陳官莊戰役的慘烈境況。這個景觀區剛好圈住這些村民的田地。這些村民主要是劉姓,圈占的田裏剛好還有他們劉姓的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