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遞給你兩個同樣大小的塑料玩具,一個是大規模生產的,一個是3D打印的,你能否猜出哪個玩具的製作過程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更小?很多人都會直接得出結論:3D打印的塑料玩具比大規模生產的塑料玩具更環保。你同意嗎?
答案取決於每個玩具的產品生命周期,或者說由生產、銷售渠道以及將產品送到最終目的地(即銷售點)的儲運所形成的產業鏈。每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末端都是廢棄處理,人們玩夠了就會將其扔掉。
想象一下,假設這兩個塑料玩具會說話,你問它們是在哪裏製造的、怎麼組裝的,最後怎麼到達購買者手裏的?
假設大規模生產的玩具首先回答你的問題。它會告訴你,他的生命雛形是一大堆魚卵大小的塑料球,稱為“原料球”。有時會有調皮的原料球逃出包裝袋,被衝進海洋和河流。這些原料球隨著水流曲折前行到營養豐富的浮遊動物聚集基地,使那裏的海洋動物和海鳥們窒息並慢慢受到毒害。形成這個玩具的原料球則被倒進了一台注塑機裏,從而成為一隻玩具的外形,被扔在了流水線上。
流水線很可能就位於中國南方的一家近海工廠,全世界大概80%的玩具都產自那裏。這個大規模生產的塑料玩具就是這家公司生產的成千上萬個相同塑料玩具中的一個,它第一眼看見的人類麵孔可能就是將它全身塑料零部件啪啪組合在一起的工廠工人。
大規模生產的玩具也許看起來都很普通,大多數都是四海為家的“全球旅行者”。這個玩具和它一模一樣的同伴們被裝在一個運輸箱裏,離開了生產它們的工廠,並開始了幾千英裏的旅程,輪船、火車、汽車,一路的碳排放。旅途的終點是一家商場的庫房,工作人員開始拆箱。幾周後,這個玩具就上了商場的存貨清單,放置在貨架上等待出售,並抵達它的最終目的地:一個孩子愉快地把它帶回家。
假設這一場景繼續演下去,下麵該輪到3D打印的玩具回答問題了。這個玩具會解釋它是獨一無二的,它的設計並不是由玩具公司的市場營銷部門或者設計部門構思出來的,相反,它的設計是基於一個視頻遊戲—《阿凡達》。
這個3D打印的玩具色彩鮮亮,就像它的設計靈感來源—視頻遊戲《阿凡達》一樣,它也擁有褶皺精致的鬥篷,披在它的肩膀和後背上。打印玩具的生命雛形不是一堆塑料球,而是一堆塑料粉末。一位客戶在公司網站上下了訂單,上傳他的遊戲人物,並輸入了信用卡密碼後,3D打印玩具最終獲得生命。
當玩具公司收到訂單後,公司的工程師就開始將上傳的數字化文件調整為可打印的設計圖紙。大部分轉化過程是自動進行的,因為遊戲人物的數字化形式已經存在了。設計圖紙最終獲得客戶的認可後,被送到附近的一家小打印店裏打印出來。
故事講到這裏,3D打印玩具會這樣描述第一眼看見它的那個人:一位把它從打印台上拉起來的打印店員工。這位技術熟練的“接生婆”撣去玩具身上多餘的粉末,用軟布擦亮,拋光。最後,另一位打印店員工將成品放進一個小紙盒裏,用聯邦快遞把它送到了客戶手中。
哪個塑料玩具的生產過程更環保?從第一眼看,似乎3D打印的塑料玩具對環境的汙染更少,它是在發達國家的一家幹淨整潔、符合規定的打印店裏製作出來的,那裏的工作條件優越,安全標準達標,人們遵循各種勞動法規。運輸一個小小的聯邦快遞包裹留下的碳足跡遠遠小於運輸幾百個大紙箱。3D打印玩具與工廠注塑機毫不相關,也沒有在集裝箱、卡車或者飛機裏沿著碳排放的軌跡環遊世界。它的店麵就是一個簡單的網站,不需要加熱,也不需要點火。
這樣看來,3D打印過程仿佛是環境保護的救世主,但考慮到兩個玩具都是用非生物降解塑料製成的,每製造一磅產品,一台3D打印機的耗電量至少是一台注塑機的10倍。盡管名聲不好,注塑機實際上非常清潔節能,當推動塑料球成形時,注塑機幾乎不產生任何廢物副產品。最後,大批量運往各地的小規模貨運流通網絡也並不環保。綜上所述,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如果3D打印成品運輸擴大至全球,那麼就沒有任何環保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