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年間,在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裏,少林寺卻出現一個絕世天才。被人所知之時,年僅20就已經展示出了他那傲人的佛法造詣與武學天賦。年過30時已受過大多數武林知名人士的挑戰且無一敗績。年過40,他已傲視群雄,新老一輩已無敵手,被武林人士奉為新一代的武林盟主,然而卻被他拒絕。他自道:唯有一心向佛,救民與水火。未想與世爭雄,爭一方高下。並且在那年立下法號:法渡,意在渡盡天下可渡之人。更是在其後20餘年間,行走於江湖與民間,用其高深佛法感悟世人。在此期間,無論是武林還是民間總會時不時的流傳出關於他的傳說,留下他的足跡。
公元620年,當法度禪師回歸少林之時已年過半百,其後更是傳出法度禪師對外宣稱:心中佛法未淨,從此退隱山林以證佛道。就這樣,一代傳奇就此平淡的落下帷幕。一段傳奇的落幕,是否預示著另外一段傳奇的崛起?
在某座大山的山腳下,遠遠的望去,除了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就隻有那偶爾驚起的飛鳥與那不知名野獸的吼叫演繹著這片原始森林唯一的聲音。然而在這片原始森林的掩蓋下,卻藏匿著一座十分簡陋的破廟。這座破廟的來曆已無從考證,隻有那長滿青苔,被植物覆蓋,已經破敗不堪的佛像仿佛在向世人述說著什麼。
“喝!”“哈!”“喝!”“哈!”…忽然一陣有節奏的呼和聲打破了森林中原有的寧靜,驚起四周原本在枝頭歇息的鳥兒。然後就是在一陣翅膀噗呲聲與男孩的呼和聲相呼應下,另外一個蒼老卻又給人安靜祥和的聲音響起,“逸兒,停一下,過來為師這邊。”
在這破廟門前的一片空地上,一個約莫18歲左右的男孩,習慣性用右手摸了摸自己那亮可鑒人的腦袋,看向空地邊緣一個坐在蒲團上慈眉善目的和尚。看著這個眉毛都快長到下巴,一臉祥和的和尚,男孩不確定到:“師傅,您叫我?”
那和尚聞言,慢悠悠的睜開雙目,接著就是兩眼一瞪,道:“怎麼著,這裏除了你和為師,還有第三個人嗎?臭小子。”說著,就扶著旁邊的拐杖站了起來,還不忘拍掉那不知何時沾在老舊袈裟上的落葉。男孩見此,也不頂嘴,笑嗬嗬的過去扶著和尚慢慢的起身,“師傅啊,你說我們師徒兩在這一天到晚,除了樹就是樹的森林裏呆了十多年了。何時才帶著徒弟我出去見見世麵,去見識一下師傅口中那波瀾壯闊,豐富多彩的世界啊!而且這吃了那麼年的野果,你看我都快長成野果了。”說完,為了增加說服力,還不忘指了指自己那光溜溜的腦袋。
見此模樣,和尚笑罵著舉起手中的拐杖,在男孩的腦袋敲了敲,“臭小子,別以為你天天晚上出去烤肉吃,為師會不知道!”
“額,那不說這個了,師傅你還沒告訴我,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出去啊!我好想出去看一下你口中所說的世界是什麼樣的!”見自己之前的所為居然沒能瞞得過和尚,男孩心中百轉千回,趕緊轉移話題為上策啊!
和尚見此模樣,也不拆穿男孩的小心思,隻是語重心長道,“逸兒隻是俗家弟子,一些口舌之欲而已。隻是逸兒記住,酒肉非之過,心中有佛,自有佛定是非。往後少造無謂的殺孽就是了。”
男孩聞言,也知和尚這是原諒自己了,並虔誠的雙手合十,“徒兒記住了。”
“至於逸兒所說的,何時可以出去了。還記得為師曾經答應過逸兒說,等到你十八歲之時,送給你一件特殊的禮物嗎?”
“記得,記得,當然記得了。是什麼啊師傅?”聽到有禮物,男孩的眼睛瞬間綻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這可太稀罕了,自從懂事起,和尚除了教自己什麼易筋經等亂七八糟的武功外,最多的就是將佛法和講故事般訴說外麵的世界,男孩心中可真心的期待這人生當中的第一件禮物啊!當然,要是武林人士知道男孩此時眼中強大如易筋經武學都不及那莫須有的禮物時,不知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聽出男孩聲音中那藏不住的期盼,和尚將手中那毫不起眼拐杖平舉與眼前,如同撫摸至親之人般,撫摸了一遍,“老夥伴,從第一次在那裏看到你,就感覺我與你有緣。冒著九死一生將你從那裏帶出來,至今你也跟隨我有快30年了吧!你陪著我,打盡天下惡人,敲遍士族豪傑。如今我也老了,不能讓你埋沒在我手上,如今你就代我跟我徒兒再現江湖吧。”將手中的拐杖遞到男孩的手中,和尚把目光看向男孩,聲音充滿溫情道,“逸兒,這是為師送你的成人禮,也是最後一件禮物。這根拐杖的來曆,為師就不提了。為師給它取名為降魔仗,好好利用它,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