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用掃描電鏡觀察合成產物的形貌。發現大量的魚骨頭狀納米結構。其脊骨長達幾微米到十幾微米,兩邊均勻地分布大量的納米棒,直徑50到100納米,平均長度為500納米。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表明,兩邊的納米棒沿著(0001)方向生長。由於兩排短的納米棒均勻地分布在主幹的兩側,像魚刺一樣,稱這種結構為魚骨狀納米結構。
為了詳細了解ZnS魚骨狀納米結構的生長機理,用透射電鏡對合成的產物作進一步表征。
由於在反應過程中沒有使用催化劑,所以不能用傳統的氣液固生長機製解釋。但是在納米結構的生長過程中,使用ITO玻璃作襯底,在1100度,ITO玻璃表麵的In2O3(SnO2)可能會揮發成In蒸氣和Sn蒸氣,在ZnS納米帶生長過程中,由於納米帶邊緣有高的表麵自由能,In蒸氣和Sn蒸氣會凝聚在納米帶的兩側,作為形核位置誘導ZnS納米結構的二次生長,最終導致魚骨狀ZnS納米結構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