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走向世界的中醫藥(1 / 3)

1971年,美國記者詹姆斯“雷斯頓在一次到中國的旅遊中,突發闌尾炎。他通過周恩來總理的介紹,於1971年7月17日經過手術,解除了病痛。雷斯頓是在全然不知的情況下,在與翻譯和手術醫生的閑聊當中,經曆了這個手術。手術是在針灸導致的昏睡狀態下進行的。手術非常成功,而且沒有使用任何麻醉製劑。他於7月26日在紐約報道了此次中醫針灸協同手術經曆,使美國人再一次為中國神奇的醫療方法所傾倒。

1998年7月在日內瓦舉行的第12屆世界艾滋病大會的最新資料顯示,“世紀瘟疫”艾滋病是當今世界頭號殺手。全世界現已發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達3400萬,每天還有1.6萬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目前,世界上治療艾滋病的有效藥物停藥後,不僅出現病毒複製現象,而且其數量可達到藥物治療前的水平。如何消除抗病毒治療中體內殘留病毒,使免疫細胞細胞數量增多,是目前世界艾滋病治療中的一大難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北京艾滋病臨床研究中心采取一種新型純中藥製劑,治療艾滋病取得新進展。臨床應用對艾滋病有顯著療效,為戰勝“世紀瘟疫”做出了我們的貢獻,因而引起國際有關專家的關注,如俄羅斯有關專家已經開始將這種新型中藥製劑運用於臨床。

1982年2月,中國科學家蔣家倫和澳大利亞科學家伯克,駕小船在南極海麵做調查工作,遇上驟風惡浪,掉進冰海裏。半小時後爬上一塊浮冰。由於在海水中掙紮,兩人已經筋疲力盡,6小時後被澳大利亞直升飛機救出,送到醫院時的體溫已經降到極其危險的30℃。當他醒過來,便立即嘔吐不止,整整兩天兩夜不能進食。醫生用盡所有西藥也無濟於事。危險中,他想起從中國帶來的雲南白藥,便請澳大利亞的醫生取來一試。服了雲南白藥中的“紅藥丸”2小時後,嘔吐停止,病情隨之減輕。這使澳大利亞醫生驚歎不已!

大量的事例讓世人折服,中醫藥是科學的,是世界醫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目前,中醫藥不僅被亞洲國家的人民所接受,也不斷受到歐美等世界各國的認可,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西班牙、日本、韓國、英國等國家不僅製定了相關的規定允許使用針灸、中藥,而且有的國家還正式成立了中醫藥專業學校。

已經走向世界的中醫藥

據初步統計,從1986年到1996年底,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出參加各種中醫藥國際學術會議的科技人員達數百批3000餘人。同時,我國還有一批中醫藥專家、教授擔任了世界衛生組織顧問及國外、團體的客座教授。近年來在我國召開了一係列重要的中醫藥國際學術會議,我國一批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研成果受到世界醫學界的關注。我國還接待了大批來華參觀訪問、進行學術交流的外國專家、學者及國際友人。通過多方努力,一些國際性中醫藥學術組織和團體相繼建立,我國在其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如已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世界針灸聯合會和世界醫學氣功學會,總部均在北京,主席都是中國人擔任。這些,對促進中醫藥學術水平的提高,加速中醫藥向世界的傳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把涉外教育工作作為中醫藥對外交流的重要渠道,認真致力於中醫藥對外教育的發展,不僅在規模數量上有了顯著增長,而且在層次質量上有了較大提高。據不完全統計,從1987?1996年的近10年間,就有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700餘名留學生、進修生來華學習中醫藥學,是此前30多年我國培養中醫藥外國留學生、進修生總數的36倍世界衛生組織在我國建立的7個傳統醫學合作中心、3個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培訓了數以千計的國外各類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近年來,到我國學習自然科學的外國留學生中,學習中醫藥的一直占首位。在已經畢業的中醫藥外國留學生中,不僅有專科生、本科生,而且有了碩士、博士,這標誌著我國中醫藥對外教育層次結構趨於完善。大批國外留學生、進修生學成歸國後,廣泛傳播學到的知識,對擴大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影響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中藥足中醫用以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在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中藥也是出口創彙的重要商品。我國是中藥資源的大國,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國際天然藥物市場的日益發展,我國中藥出口近年來有了較大增長。據海關統計,目前我國中藥已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彙額已達6億美元左右,在中藥的研製開發和生產領域,積極組織開展了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已建立了多家中外合資合作中藥企業,部分企業在有效利用外資、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生產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等方麵,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創造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實踐證明,通過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中藥的開發生產帶來了活力,促進了我國中藥生產企業的技術進步、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髙和生產經營機製的轉換,增強了我國中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我國還充分利用中醫藥的優勢,積極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中醫醫療服務。30多年來,我國共派出醫療隊數百個,醫療隊員上萬人,其中相當數量為中醫藥技術人員。他們在運用中醫藥為當地群眾提供服務的同時,有的還對當地醫務人員進行了中醫醫療技術知識的培訓。通過他們的努力,不僅促進了我國與這些國家的友誼,也使中醫藥獨特的診療方法在這些國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此同時,我國通過合作辦醫、派出醫療勞務等多種形式,在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等也先後開設了中醫醫療網點,許多醫療點在當地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有的因辦得出色還引起轟動。另外,在不斷提高國外中醫診所診療水平的同時,我國還逐步在有條件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合作建立中醫醫院,並積累了初步的經驗。近幾年來,專程或順便到我國接受中醫藥治療的外國病人逐年增加,數以萬計的國外患者得到康複。

我國在鞏固和發展民間交流與合作的同時,加強了同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間的交流與合作。由於受到各國法律、政策及醫療保健製度等方麵的客觀影響,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走的是一條政府間交流與民間交流相結合的路子。民間交流是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渠道,對中醫藥走向世界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在不斷鞏固和擴大民間交流的同時,還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認真探索並適時推進了與各國政府間的交流,使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層次進一步提高,步伐進一步加快。截至1997年底,我國已和美國、日本、法國、意大利、韓國、馬來西亞、埃及、英國等40多個國家開展了政府間的中醫藥交流與合作。1990年以來,我國衛生部先後與新加坡衛生部、美國衛生部等部門,以及越南衛生部、澳大利亞衛生部等,通過簽署交流與合作協議等形式,建立起了比較穩定的關係。多年來,我國注意加強與有關國際組織特別是世界衛生組織的聯合與合作,並取得積極成果。例如,我國衛生部與國際合作先後在中國建立了7個傳統醫學合作中心,於1985年10月在廣州召開了“傳統醫學在初級衛生保健中的作用”區域性研討會,向國際上介紹和推廣中醫藥及其為人民健康服務的經驗;從1989年起,我國衛生部與1110駐華代辦處建立例會製度,就世界範圍內中醫醫療、中醫藥教育、科研等方麵情況定期進行交流和研討;我國衛生部與於1991年在北京聯合召開了國際傳統醫藥大會,40多個國家的學者及20多個國家的官員出席了會議,一致通過了以“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藥”為主題的“北京宣言”;近幾年來,我國衛生部還在雙90的支持下舉行了中醫療法、草藥不良反應監測等各種講習班10餘個。另外,1996年全球傳統醫藥合作中心主任會議在北京舉行,深人討論了傳統醫藥的發展協作工作;我國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了衛生與健康的學術會議;接待了國際貿易發展組織的官員,探討了中醫藥在服務貿易領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