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恰到好處的拒絕(2)(1 / 3)

買主:有(拿出發貨票同時拿出找的零錢),你看,就是差了五十元錢。

店員:(看發貨票)。你在這裏買的是條裙子。

買主:不錯,你再算算,就是差五十元錢。

店員:你看過你的衣袋沒有?你是不是掉在哪兒了?

買主:不會的,我在這還沒動地方。我衣袋裏再沒有錢了。

店員:我現在沒法結算,快打樣閉店時我們結賬,你來一趟好嗎?

買主:我是相信貴店的,一定會找到。

這位買主就是不停地重複少找五十元,店員從一開始的置疑到最後同意為她查賬正是因為相信了她的不斷重複。

(3)模糊應對

我們前麵有說過有些話說得了讓人聽了受不了,交往應酬中,由於某種原因不願意或不便於把一些真實的意見直接說給對方,這時就可以用模糊語言來應對。

例如,在醫院裏,一位患有嚴重疾病的病人問醫生:“我的病是不是很嚴重,還有希望嗎?”事實是他的病已經是末期了,沒幾天了,但是總不能對病人直說:“你沒幾天了,準備後事吧!”醫生回答:“你的病確實不輕,但是經過治療,已有好轉,不要著急,慢慢來,安心靜養才會好得更快。”這裏的“已有好轉慢慢來”是模糊語言。這“慢慢”是多久,是說不清的,但它給病人以希望,對病人是種安慰。

(4)可行性妥協應對

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這句話說得有點大,可是卻能讓所有人都相信,所以不方便直接拒絕的時候就用可行性妥協應對吧。

這種方法是明確表示你希望滿足對方的要求,並對對方現狀表示同情,可是實際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請對方諒解,一有機會立刻滿足對方要求,而不直接拒絕。這樣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客戶要求電信局安裝市內住宅電話,由於供不應求,無法一一滿足,但又不能拒絕客戶的要求。回答時,應表示同情,並熱情地說:“滿足客戶的要求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可是由於目前線路短缺,還不能全都解決,我們正在創造條件,請您耐心等待。”

(5)選擇應答

選擇應答是對對方提出的問題,在你不讚成的情況下,你以另一個選擇做回答,而不直接否定對方提出的不合己意的問題。

例如你的同學問你:“某某小說寫得很不錯,咱們去買一本來看看,你認為怎樣?”

你對那位作者的書不敢恭維,卻又不好直說朋友水平不行,就可以這樣回答:

“還可以,不過我更喜歡某作家的某一本小說。”

再如,星期天你的朋友說:“今天我們去看電影吧?”而你不願去,卻說:“去看真人動漫怎麼樣?”這樣回答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可能會同意你的意見。

(6)巧避分歧

每個人對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誰是誰非誰也說不清,遇上這種非問題你就要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用巧妙的辭令含蓄地加以回避。

例如,有人問文藝理論家:“你對當前爭論最大的演員XXX是怎樣看的?”這種事藝術家當然不好評價了,因為事關演員的一些爭論這位藝術家也不好發表個人意見。

藝術家回答:“過去我與XXX素不相識,直到前不久開會時聽了她的發言才算認識了。關於XXX的爭論我不了解,無從談起。隻覺得對於像她這樣的優秀演員,我們一定要珍惜,不應過多地苛求。我們這一代人,生活的人文環境不好,文化的營養很不足,在這種條件下,能夠達到這樣的表演藝術水平,太不容易了。我們應充分敬重她,不要苛求我們的演員。苛求,是一種罪惡。”這番話其實根本與評論靠不上邊,而是一種行業的讚美通用語言,藝術家這樣既巧妙地避開爭論的問題又說出了一般人對XXX演員持有的看法,可謂巧避分歧。

(7)用幽默表示拒絕

拒絕總是會讓人顯得有些緊張與尷尬,給拒絕加點幽默,營造一個比較活躍的氣氛,緩解一下彼此緊張的情緒,拒絕也就不是那麼蝻以接受了。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當海軍軍官時,一次,一位好朋友問他關於美國新建潛艇基地的情況。因為是好朋友,羅斯福不好正麵拒絕,就問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嗎?”對方回答“能”。羅斯福笑著說:“我也能。”對方聽後一笑明白過來也就不再問了。

5.領導,不是不可抗拒的

領導這個詞在眾人心裏總是權威的象征,領導發言也就意味著命令,所以一般人在麵對領導時總是以一種必須完成使命的心態去麵對。領導一有交代會習慣性地說:“好的,一定完成任務。”即使領導交代的是件私人事件。但其實領導也是普通人,他們會要你去做某件私事就說明在做這件事情上,你比他更權威更專業。同時領導交代的事情並不一定就是你能完成的,古人雲:“量力而行”,若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即使不是領導是個普通人拜托你都可以幫忙,若是自己無法完成的事,卻因為是領導拜托而應承下來隻是給自己徒增困惱又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