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方麵的書籍非常多,以汗牛充棟來形容絕不為過。而且許多學生也告訴我,他們曾經買過幾十本口才書,但是看了都沒有多大幫助。麵對如此形勢,為什麼我還要來寫一本口才書呢?我說三個原因。
第一,繼續呼籲。呼籲什麼呢?呼籲將口才課程列入到中國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之中。2008年我剛剛從事口才培訓的時候,就在網上發表了一篇《致中國教育部長的公開信》。在公開信中,我強烈建議“口才從娃娃抓起”。
在我看來,口才首先是一門技術,而要掌握一門技術,必須通過不斷的練習才有可能。口才必須通過練習才能提升,口才隻有熟能生巧。
然而,反觀我們的現實,孩子學習語言隻重視閱讀與寫作,隻是在認字的基礎上,強調的是讀懂別人的文章和寫出自己的文章。但是,對於如何通過口頭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態度,卻從來沒有專門的課程。在中小學的課堂上,從來都沒有專門為孩子創造與設立機會,讓他們學習用嘴巴來表達,用嘴巴來展現自己。而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當中,不僅口才缺乏訓練,自信心也遭遇嚴重的打擊。
我堅定地相信,如果能夠從小學開始就開設口才課程,每天兩節,讓孩子們都站到台上去,講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講自己經曆的故事、講自己對生活的認知、講自己未來的理想,他們等到長大成人之後,一定不會害怕當眾講話,不會害怕與人溝通,信心將會極大地增強,溝通能力將遠遠超過現實,而最終,我們中華民族的軟實力也會倍速提升,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指日可待!
6年過去了,我呼籲的事情似乎還是那麼遙遠,也不知在有生之年可否夢想成真。但是,我會不懈努力!而寫這本書,也許,就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再次發出呼籲——把口才課列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我曾經遇到一位省級政協委員,他看過我的書,聽過我的課,興奮地驚呼:樊老師,你的課程真的是既有實用性,又有突破性,還有針對性。他告訴我,把你的想法寫出來,由他來一層一層地向上傳遞,最終到全國“兩會”上去呼籲,一定可以讓夢想早日成真。
第二,傳遞智慧。口才方麵的書很多,但是真正有價值的並不太多。原因在於兩方麵:一方麵,一般人都把口才視為小兒科,所以缺乏大師級的專家來研究。另一方麵,在當下中國的培訓熱潮裏麵,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以至於濫竽充數、欺世盜名的人縱橫天下,東拚西湊一些書籍來忽悠人。這就是我們麵臨的現實。
我選擇了一種不同的路徑。我雖然從事培訓,但自認為出淤泥而不染。我專心授課,潛心學問,並有許多超越前人的心得,濃縮為八個字——“鑽石法則、蓮花六技”,並不揣冒昧,把它視為口才智慧。
有學生評價我,略窺語商之道,仰仗三個要素:一是我的專注。30年前就開始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從此對琢磨語言有特殊偏好,而自2008年起,又數年如一日,執著於口才規律研究,當然水到渠成。二是我的背景。雖然我沒有嚇唬人的背景,但是我有我的經曆,至少也有個背影。以職業來說,我當過公務員,做過記者,開過公司,在電視台搞過策劃,在李嘉誠的公司也混過,還在高科技公司任過高管。以區域來說,在內地待過,在沿海也漂過;在祖國生活著,在異國他鄉也遊曆過。以層次來說,當過極其普通的業務員,幹過最小的公司和政府職員,也擔當過一些高層職位,見識過一些大場麵,遇到過一些大人物。因為如此,所以我能。三是能力。我經常在想,如果不是命運的安排,我在20世紀80年代就進入學術圈子,今天也許就是一位學界大腕。我在過去的人生曆程當中,不知不覺地經曆了一些專業學術訓練,以至於隻要涉足某一領域,必能很快有所創見,並且建構自己獨特的理論體係。如果你讀完本書,你一定會認可我的自我判斷,絕非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