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1 / 3)

生活中最簡單的愛,就是關心別人,尤其是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當別人生病後及時送上一份問候,病人會真誠地感激你;當別人在經濟上有困難時,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尊敬。隻要在生活中多一份對他人的愛心,自戀便會自然減輕。

二、轉換角度,自我治療

1.嚐試著把專注的目光從自己身上移開,去關注離自己最近的人。假如是欣賞而不是挑剔,連別人幼稚的或愚蠢的舉動,都是可以用來欣賞的:一個胖胖的人不允許別人提“胖”字,一個已經骨瘦如柴的人,還在那裏刻苦地減肥,決不允許自己的身上多出一磅肉,比威尼斯商人夏洛克還殘忍。那是發生在生活中的喜劇,作為一個欣賞者,你的心情會非常好。

當你的注意力被外部世界吸引,你會發現,自戀不自覺地就融化了,甚至不存在什麼自我。你在一個無名的地方,看見一朵無名的花開了,你覺得真美,在你的世界裏就隻有那樣的美而沒有自己。病態的自戀,正悄悄地從你的身邊走開。假如是挑剔,你就會拒絕外部世界的融化,轉回自戀的狀態。

2.嚐試做一下自我分析,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列出自己的性格優勢以及劣勢,同時列出與自己的性格相關的真實事件。假如你的自我分析中,隻有優勢隻有成功,肯定是在騙自己。一份真實的自我分析,可以幫你打碎自戀的鏡子,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完美,甚至有好些行為連自己都無法忍受,那樣還自戀嗎?

通過自我分析,一個人可以找到命運的曲線。性格決定命運,人站在命運之上,根據自己的經曆及態度,處理接下來的問題,命運也不過如此容易把握。自戀的人會因此找回真實的自己。

35、婚前性行為解密

婚前性行為,是指男女雙方在沒有進行正式的結婚登記之前,多為戀愛期間所發生的性交行為。其特點是雙方自願進行,不存在暴力逼迫;沒有法律保證,不存在夫妻之間應有的義務和責任;容易產生一些糾紛和嚴重後果。在我國,婚前性行為是被社會輿論、道德所反對的,是不允許的,“是一種性罪錯”。

【事實呈現】

婚前性行為,帶給當事人的痛苦是深重的,下麵是一些當事人的經曆自述:

例一:婚前性行為帶給我的不僅是懼怕……還有羞恥感,就像一件外衣把我罩住,它竊取了我平靜的心靈,奪走了我對光明前途的盼望。我對教會活動的渴望,也被碾成了粉末。我曾經熟知的信任感也變成了碎屑。性在我的心中造成了鋸齒狀的撕裂,即使是今天(7年後)仍未愈合。

例二:婚前性行為,是我一生中最恐怖的經曆。它根本沒有給我帶來感情上的滿足,也不像別人所說的那樣,可以隨意看待這段經曆。我感到,好像自己的心被完全暴露了出來,然後放在那兒,無人理睬。

例三:它不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也不是電視上的肥皂劇。現實生活中的非婚懷孕,可怕而又孤單。那是我在6月一個炎熱夜晚的選擇,隨後,出現了許多我從前認為,自己永遠都不需要麵對的選擇。這些選擇徹底地改變了我的生活。

例四:我的代價是小小年紀就失去了貞潔,失去了自尊,也有可能失去生育的能力。同時毀了另一個人的婚姻,就像感染難愈的病毒,帶給我無盡的愧疚……我真正意識到了婚前性行為的毀滅性。

例五:我愛他,他說他也愛我。但是當我們發生了關係以後,他用各樣的話辱罵我,然後離開了。我寫這封信的原因是,我不理解這一切怎麼會突然這樣。我們在一起幾個月,我以為,我們中間有許多特別的東西……我真的需要幫助。我有這種感覺:“但沒有人在意我,不論我做什麼,也不能讓任何男人快樂。”

例六:我很孤獨,也很困惑。我的男朋友一直要我和他發生性行為……但是,在我和他發生性關係後,他以為我是欠他的……後來,當我發現自己懷孕以後,他火了,要我去流產,還說這都是我的錯。所以,為了不讓父母頭疼,為了留住男友,我流產了。現在他離開我了……我做了這些,父母怎麼還能愛我呢?好痛心……好失落。

【行為概述】

在我國,婚前性行為是被社會輿論、道德所反對的。大量資料表明,婚前性行為的主動者多是男性,但其直接受害者卻是女性。由於這種行為是男女雙方自願進行的,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動機。為了維護女性的利益,促進婚姻的和諧與社會的文明發展,應當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使他們建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念,尊重家庭,尊重婚姻。讓他們知道女性拒絕婚前性就可以拒絕不負責任的男人,男人拒絕非處女就可以拒絕殘缺不全的愛情。

『不良行為的症狀』

婚前性行為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大量存在,是有其原因的。

一、西方文明的影響

20世紀以來,西方的文明大量地傳入了中國,對中國社會的各方麵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西方的“性開放”文明,很大程度造成了中國當代婚前性行為的“泛濫”。西方人對婚前性自由采取了容忍的態度,雷蒙德。弗思認為:婚前性行為,與物質生活的變化有間接聯係的。現在,能以很低價錢,購得相當可靠的避孕工具。同樣重要的是,家庭中權威角色和權威觀念的改變,使青年人有更多的自由權利。他們能夠支配自己掙得的工資,對自己的生活作出安排,並決定自己的行為,這之中當然包括了兩性行為。

八九十年代,弗洛伊德的性理論,在中國受到了普遍的關注,一時間甚為流行。上自學術界,下至普通人,都對性自由表現出或多或少的理解。到了90年代末,更有一批自稱新興人類的年輕人,在性方麵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放縱。婚前性行為,在他們眼中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如果說90年代末的性自由,隻存在於較少的人群中,那麼到了21世紀,這種傾向就逐漸擴散到了更廣的人群中。雖然,人們對於婚前性行為,可能隻是采取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容忍,但是,人們的確比以前的任何時代都要開放。從這一層麵上講,中國當代的年輕人,性開放的程度可能已多少與西方接軌。

二、中國人心理的變化

雖說中國當代社會,對性的“放縱”,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文明的影響,但是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中國人在心理上對性自由的接受。這種心理的變化,可以說是西方文明影響的結果,但我們認為,這更是西方文明得以在中國有如此深遠影響的內在基礎。其實,西方社會對於性,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在西歐,凡是遵守傳統習俗的,婚前貞操至少是一種品行端正的理想。”可見在西方社會中,婚前性行為至少並不是一種值得嘉獎的行為。在很多西歐國家,婚前性行為是違反基督教教規的。西方社會對於兩性關係的傳統的理想,隻是“宣揚個人與生俱來,帶著自由地與另一個所選中的異性結婚的平等權利”,而並非什麼所謂的性開放。西方社會的傳統認識,仍像中國的傳統思想一樣,認為婚前貞操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所以,我們認為,把中國社會現今的婚前性自由完全歸於西方文明的影響是不正確的,至少有失偏頗。

真正導致中國社會婚前性行為的“泛濫”,是中國人自身心理上的變化。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引起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傳統的兩性關係,更多的受到了婚姻的製約,對於父權的重視,使人們在性方麵,對女性作出了極嚴格的規定。經濟的發展,使更多的女性從家庭走向了社會工作。女性在經濟上的獨立,使她們逐漸擁有了與男性同等的社會地位,“對男性、女性同一性倫理標準的要求”必然會出現,逐漸改變人們長久以來對於婚前貞操,尤其是女性婚前貞操的嚴格要求。可以說,即使沒有西方“性開放”文明的傳入,中國人在心理上,也會逐漸對性采取自由的態度,隨著時間的發展,甚至比西方社會更能容忍這種婚前性行為。所以說,西方文明的影響,僅僅隻是加速了中國社會婚前性行為的普遍化,關鍵的原因還在於中國人從心理上對性自由的逐漸接受。

『不良行為的解析』

婚前性行為,是一個較為廣泛的概念。性科學研究,按照性欲滿足程度的分類標準,將人類性行為劃分為三種類型:(1)核心性性行為;(2)緣性性行為;(3)類性行為。而婚前性行為就屬於三種類型中的第一種範疇。

據統計資料來看,發生婚前性行為的現象,已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有不少姑娘因未婚先孕,嚴重地影響了她們的身心健康。

有人對未婚先孕而做人流的少女,進行調查後發現,發生婚前性行為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典型心理:

(1)熱戀心理:兩人由初戀進入熱戀,感情如膠似漆,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

戀愛達到白熱化程度,一旦海誓山盟,性行為也隨之而來。這類少女做“人流”雖有羞澀之感,但並不感到空虛和沮喪,甚至還認為這是自己對男友的一種無私的奉獻。

(2)迎合心理:這些少女認為男友各方麵條件都比自己好,當男友提出性要求時,因怕失去對方,便默然應允,迎合對方。

(3)占有心理:這類姑娘認為男友不錯,同時別的少女與她又有一定的競爭性,為了不使自己在競爭中失利,便發生性行為,造成既成事實,達到占有目的。

(4)掩飾心理:她們常常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與男友發生性行為的。當男友提出性要求時,從她們內心來講並不想這樣做,但又抵擋不住而就之。

(5)僥幸心理:首次發生性關係後,大多產生怕懷孕的緊張恐懼心理。但時間一長,發現沒事,便產生了僥幸心理。結果,懷孕了。

(6)屈從心理:這些姑娘常有求於男性幫助解決招工等困難時被男方要挾、控製,盡管她們內心並不願意,但還是忍氣吞聲地發生了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