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音樂運動所做的工作是多方麵的,在當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為進步的電影、戲劇和群眾救亡歌詠活動創作歌曲,如《母性之光》、《漁光曲》、《大路》、《桃李劫》、《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夜半歌聲》等影片和《揚子江暴風雨》、《放下你的鞭子》等戲劇中的歌曲,多數膾炙人口並流傳不衰。喚起民眾覺醒、鼓舞民眾抗日救亡的歌曲如《碼頭工人歌》、《大路歌》、《新女性》、《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打回老家去》、《大刀進行曲》、《保衛國土》、《遊擊隊歌》等,是“五四”運動之後發展起來的中國專業音樂創作隊伍創作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第一批作品。這些歌曲的音樂語言通俗生動,風格明快有力,結構短小精幹,開創了我國音樂創作具有時代精神和大眾化、民族化的嶄新局麵。這些音樂作品與現代媒體電影相結合,為電影音樂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表演方麵:這一方麵的領軍人物較多。歐陽中鵠之孫歐陽予倩,被人稱為“中國戲劇之父”,榮膺“20世紀中國十大戲劇大師”桂冠。他是一位卓越的戲劇表演藝術家。參與演出了中國人上演的第一個話劇《黑奴籲天錄》。從1907年開始,他演了10年話劇,是早期話劇著名的旦角演員。後又半路出家,刻苦自學昆曲,成為譽滿江南的京劇演員。從1914年到1928年,他自編自演了20多個劇目,以“紅樓戲”最具特色,加上傳統劇目,15年內演出京劇劇目在50個以上。他不但有一副好嗓子,而且在唱、做、念、舞等方麵都下了一番苦功夫,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表演藝術風格,在京劇界與梅蘭芳齊名,並稱“南歐北梅”。歐陽予倩不僅是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之一,而且是京劇改革的拓荒者。川派古琴名家顧梅羹,自幼得祖上真傳。12歲跟著父親和叔叔學琴,第一曲就彈《醉漁唱晚》,當時傳為佳話。20歲與彭祉卿一起到上海參加“晨風廬琴社”的古琴彙演,在各地琴家名流會集上海的盛大古琴演奏會上,用“飛瀑連珠”琴演奏的《流水》、《瀟湘水雲》與《平沙落雁》等曲,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引起了古琴界的廣泛關注。他在中國琴壇辛勤耕耘了80年,對中國民族音樂古琴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王人藝年僅28歲就成為成立於1940年的第一個中國人的樂團中華交響樂團的第一任首席。也是中國最早與清一色外國演奏家的上海工部局樂隊合作同台演奏的藝術家。上海工部局樂隊是中國交響樂的發端,王人藝是中國交響樂的創始人之一。黎明暉是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手。《毛毛雨》,是我們今天能夠聽到的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樂界公認的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黎明暉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搖籃明月歌舞團主持人黎錦暉的女兒,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麵桃花》等歌曲在20世紀20、30年代風行一時。由於黎錦暉創作的歌曲總是先讓女兒來唱,所以使她成為中國歌壇的“第一位流行歌星”。王人美和周璿、黎莉莉也是黎錦暉所創辦的明月歌舞團培養出來的中國最早一批現代歌舞演員。由王人美配唱所主演影片《漁光曲》同名主題歌和《風雲兒女》插曲《鐵蹄下的歌女》,都是當時的流行歌曲,風靡傳唱。歌唱家黃友葵,30年代中期以後一直從事聲樂演唱,曾在重慶、成都、南京、昆明等地多次舉行獨唱音樂會。在歌劇《柳娘》、《茶花女》、《繡花女》、《圖蘭多特》、《托斯卡》、《蝴蝶夫人》片斷演出中擔任女主角,她擅長演唱中外藝術歌曲。她的音色柔和優美、技巧嫻熟、委婉動聽、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曾被當時的聲樂界譽為“中國的第一女高音”。
歌唱家胡然被譽為“東方第一男高音”。何紀光為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自1956年參加全國第一屆音樂周領唱《澧水船夫號子》始,以演唱湖南民歌享譽歌壇。演唱的兩百多首歌被錄成唱片和盒帶。幾十年來,他的藝術生命始終紮根在三湘大地,從豐厚的湖湘民間藝術中汲取營養。他掌握了流傳在全省各地的優秀民歌,同時廣泛涉獵全國民族民間音樂,借鑒西方美聲唱法,融彙貫通,逐步形成了以湖南高腔山歌為主要特色的真假結合、剛柔相濟的新型半聲唱法,在祖國的民族聲樂領域開創了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國內音樂圈公認他是“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創立者”,海外媒體則稱他為“湖南民歌王”。他的代表作《洞庭魚米鄉》、《挑擔茶葉上北京》、《濟公》等至今久演不衰,讓國內外廣大聽眾百聽不厭。他創立了既不同於戲曲、民族傳統的唱法,又不同於美聲唱法的具有中國氣派和獨特風格的“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他的演唱不但韻味十足,帶有濃鬱生活情趣與鄉土氣息。有瀟湘“百靈”之美稱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穀一,她的演唱既保留了戲曲唱法的優點,又兼學了西洋唱法的技法,在演唱富有抒情性的歌曲時,特別能受到中青年各階層觀眾的讚賞,成為繼民族歌唱家郭蘭英之後成長起來的出色的新一代歌唱家。她的演唱由於音色明亮不失柔潤,集中又兼寬濃,既有深情的表現,又具適中的表演,堪稱聲情並茂,唱演俱佳,以具備民族特色的演唱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歡迎。她在刻苦磨礪、博采眾長的基礎上,經過不斷探索和創新,形成了一種中西結合、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開創了一代歌風。她的歌聲輕巧、甜美、秀麗,行腔婉轉流暢,吐字清晰真切,感情純真熾烈,表演細膩動人。不僅能得心應手地表演各種不同風格的民歌及戲曲選段,而且演唱創作歌曲和電影歌曲也有水到渠成的藝術效果。她曾為上百部電影、電視片配唱主題歌和插曲,塑造了眾多的各具特色的音樂形象。經她演唱的《妹妹找哥淚花流》、《邊疆的泉水清又純》、《潔白的羽毛寄深情》、《絨花》、《心中的玫瑰》、《媽媽看看我吧》、《鄉愁》、《知音》、《迎賓曲》、《難忘今宵》等歌曲,都被聽眾、各種媒體和權威性評獎活動評選為優秀歌曲並廣為傳唱,蜚聲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