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當科威特被解放但多國部隊仍然沒有進城之前,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記者鮑勃·麥基翁驅車闖進科威特城,他在城裏遇到了抵抗力量人員設置的路卡。一位名叫阿卜杜勒的青年告訴這位美國記者,他原來在軍隊中服役,伊軍攻占科威特後,他躲藏了7個月。他和他的同伴們一起俘虜了大約400名伊拉克士兵,把他們關在一個超級市場的地下室裏,等待著交給科威特政府處理。
最有意思的是,還有的伊拉克士兵向美軍無人駕駛偵察機投降。
這種無人駕駛飛機也叫“先鋒”無人駕駛飛行器,是為了進行近距離地麵偵察配置的。它可以在地麵人員的操縱下,飛入敵戰區,偵察敵人坦克、掩體、指揮位置、炮兵陣地以及部隊運動情況等等。1986年裝備美國部隊。機長4.27米,翼展5.18米,最大起飛重量203公斤,航程200公裏,最大升限4570米。機上配備光電、紅外或電視製導係統。
當“威斯康星”號戰列艦派出無人駕駛飛機對伊拉克占領的費凱萊島進行偵察飛行時,回來的偵察機攝像機竟然有幾百名伊軍麵對無人駕駛飛機手持白旗要求投降的畫麵。這些伊拉克士兵當然是想通過無人駕駛飛機向多國部隊傳遞想要投降的信息。後來,多國部隊派直升飛機登島將這些投降的伊軍士兵接送到戰俘營。
甚至在海灣戰爭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美軍的一輛坦克,陷在一個沙坑裏開不出來。這時開來了幾輛伊拉克軍隊的坦克,幫忙給拉了出來。坦克裏的美軍乘員以為這下完了,已經被伊軍坦克包圍了就打開蓋子老老實實地舉手出來投降,卻發現那些伊拉克士兵正舉著手向他們投降。
以上這些戰場奇聞,大概可以記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了。
有些伊拉克士兵是真心投降:有4個伊拉克士兵從地下工事裏走出來,為首的打著白旗,其餘的雙手抱著頭,向幾位美國軍士兵投降。其中1位伊拉克士兵哭泣著抓住一位美軍士兵的手親吻著。另外已經跪在地上的3名伊拉克士兵爭搶著親吻那位美軍士兵的手。美軍士兵示意並用英語指示他們原地蹲下。伊拉克士兵用阿拉伯語對美軍士兵解釋著什麼,美軍士兵聽不懂也隻好用英語說:“很好,很好,你們沒事了。”一位伊拉克士兵伏在地上吻美軍士兵的靴子,美軍士兵趕緊說:“不要這樣,不要這樣。”接下來就是例行的一套,搜身,檢查,然後送到戰俘臨時集中地。
在沙漠戰場上,戰俘臨時集中地,其實就是“劃地為牢”。在無遮無擋的沙漠中,讓戰俘們集中坐成一個個方塊隊型,看押的多國部隊士兵遠遠地守在四周。從直升飛機上看,如果這些戰俘原地不動,就是固定的方塊;如果戰俘們在轉移途中,就是移動的方塊。這些被多國部隊押解的伊拉克戰俘,有些像被放牧的羊群。
到地麵戰鬥後期,伊拉克戰俘就更多了。成群結隊的伊拉克士兵揮舞著能夠找到的任何白色的物品。多國部隊甚至整營整營地俘虜伊拉克士兵。一位多國部隊的戰地記者寫道:“他們不像在與美國打仗,倒更像是在歡迎美國人的到來。”以至於戰俘成了進攻部隊前進的包袱。
在美國海軍陸戰師的推進中,伊拉克軍隊俘虜成了負擔,影響了部隊的推進速度,隻好把投降的俘虜放了,發給他們水和食品,開張介紹信,讓他們自己走到戰俘收容所報到一一這也算戰爭奇聞了。
隨著多國部隊地麵進攻的展開,抓俘虜和掩埋伊拉克死亡士兵的屍體成了重要任務。沙特方麵不得不向美國、英國和法國部隊的旅或營配屬一個12人的沙特班,擔負為死亡的伊拉克士兵舉行穆斯林葬禮的特殊任務。
縱觀伊拉克士兵投降和開小差的如此之多,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因為伊拉克軍隊的生活實在艱苦。據伊拉克投降士兵說,在前線,每人每天隻能吃上4勺米飯,一小塊麵包,外加少得可憐的飲水。士兵多是青年和壯年,就這點食品是很難飽腹的。由於不能洗澡,不少士兵身上長滿了虱子和膿瘡。所以,伊拉克軍人一旦被俘之後,幾乎所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向多國部隊要食品,要吃的東西。有些伊拉克軍人對被俘很高興,因為當俘虜首先可以填飽肚子。
第二,多國部隊的連續轟炸使伊拉克官兵惶恐不安。一位逃到沙特的伊拉克士兵說:“我們對多國部隊的轟炸極為害怕。如果轟炸沒完沒了,我們說不定哪天就會喪命。轟炸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有些人已經到了患恐懼症的邊緣。”
第三,一些伊拉克士兵對伊拉克當局入侵科威特的作法不滿。2月10日向駐在沙特阿拉伯的埃及部隊投降的16名伊拉克士兵說:“我們隻相信對伊朗的那場戰爭。但我們並不相信這場戰爭。”有的士兵說,他們去科威特前是被告之去幫助那裏的阿拉伯弟兄。然而,後來他們發現事情並不是那樣。
第四,一些伊拉克士兵有反戰情緒。一些伊拉克老兵對伊拉克領導人在8年的兩伊戰爭之後又把他們投入到另一場戰爭感到不滿。他們反對戰爭,厭惡戰爭。
第五,有些伊拉克軍人對伊拉克國家前途感到失望和憂慮。
第六,美國開展的對伊拉克心理戰對瓦解伊拉克軍隊的士氣也起到了作用。
據美國提供的數字,在整個海灣危機和“沙漠風暴”行動期間,多國部隊共俘虜伊拉克軍隊戰俘86734名。其中美國軍隊接收63948名(含難民);阿拉伯國家聯合部隊接收16912名;英國軍隊接收5005名;法國軍隊接收869名。
那麼,多國部隊如何對待如此眾多的伊拉克戰俘呢?
在戰爭爆發之前,多國部隊之間就已經達成戰俘管理問題的協議,所有部隊俘虜的戰俘都先交由美國的戰區戰俘營,經過審訊和醫療之後,轉交沙特阿拉伯戰俘營管理。
首先要進行審問,弄清到底是不是戰俘。這些伊拉克戰俘經過1196次法庭審詢,發現有874名是伊拉克平民,這些人自願充當戰俘是因為可以得到食物和住所。多國部隊將這些平民釋放到沙特管理的拉法難民營。其他戰俘關押在事先準備好的戰俘營裏。
多國部隊在戰爭爆發前後建立了一些戰俘營。其中:美國建立了4座可以容納2.4萬人的戰俘營,位於米什阿卜西南麵兩座,名為“布朗克斯”,負責接收美國海軍陸戰隊控製地區的戰俘;位於沙特哈立德國王軍事城以北兩座,名為“布魯克林”,負責接收美國第7軍和第18空降軍以及英國和法國軍隊控製地區的戰俘。
沙特建立4座戰俘營:位於哈費爾巴廷的1號戰俘營,位於努艾裏耶附近的2號戰俘營,位於艾爾塔維耶附近的3號戰俘營和位於泰布克附近的4號戰俘營。1-3號戰俘營每座可收容1.2萬名戰俘,4號營“克萊芒斯”位於拉法附近,可容納500名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