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顯然不願意提及這一點,即中東地區所有這些痛苦的衝突的和平解決有賴於在中東地區創造一個更加緩和的、有利於展開對話與合作的大氣候,而正是薩達姆對科威特的侵略把中東推入了前所未有的緊張和動蕩之中,破壞了中東的和平進程。而國際社會是清楚這一點的。正因為清楚這一點,人們才看到,包含在這個建議之中的並不是解決中東地區持續性衝突的和平願望,而是轉移視線,挑撥反伊聯盟中西方國家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的陰險企圖。因此,很自然,薩達姆的建議遭到普遍拒絕。
對薩達姆建議試圖將以色列拉出來作替罪羊,人們毫不奇怪,首先對此表示憤慨的是以色列人。薩達姆的建議提出後不到一小時,以色列總理沙米爾的高級顧問阿維澤爾·帕斯納就發表聲明進行了反擊,他說:“薩達姆·侯賽因千方百計地要擺脫他所麵對的國際部隊,為了避開現已對他實行的經濟製裁,他所謂的一切倡議都隻不過是卑鄙的宣傳。”以色列的國際問題分析家們對薩達姆的“險惡用心”作了更為精辟的分析,他們接連發表看法告誡國際社會不要上伊拉克的當。以色列國家電台的阿拉伯問題觀察家阿哈龍·巴尼亞說:“很明顯,薩達姆努力要使以色列卷進去,以便鼓動整個阿拉伯世界反對以色列。”海法大學的伊拉克專家阿馬齊亞·巴拉姆對記者說,薩達姆的建議“是要給美國抹黑,把它說成像是使用雙重標準的人,要求一方撤軍,而卻不對自己的盟友運用同樣的原則”,他認為薩達姆的目的是使美國和西方在阿拉伯國家麵前感到難堪,並爭取反對它的阿拉伯國家裏的阿拉伯群眾對他的支持,動搖這些國家的國內穩定的基礎。
幾乎在以色列人講話的同時,美國總統布什在他渡假的一個海邊小鎮發表的一項聲明說,美國“絕對反對”薩達姆提出的條件,他強調指出:“這些最新條件和威脅是又一個旨在使人們轉移對伊拉克孤立狀況的注意力和造成一種新的現狀的企圖。”白宮發言人菲茨沃特在華盛頓說:“這個建議同我們的目的沒有什麼關係。它沒有新的中肯的內容,沒有提到聯合國和阿拉伯聯盟要他們撤出科威特的要求。”與此同時,據美國報紙的消息,布什總統近日已指令中央情報局采取除暗殺伊拉克總統以外的任何手段搞亂伊拉克的局勢,貝克國務卿已宣布說駐海灣的美國軍艦將從即日起攔截任何裝載伊拉克石油的油輪。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美國會考慮薩達姆的建議。
13日,沙特國王法赫德在沙特西部一城市的集會上說,伊拉克的建議“隻會使局勢進一步複雜化”,是“行不通的”。同日,敘利亞總統阿薩德針對伊拉克的建議說,敘利亞將嚴格遵守阿拉伯首腦會議和聯合國安理會關於解決海灣危機的所有決議,對伊拉克建議中要敘利亞從黎巴嫩撤軍一事不予置評。
蘇聯外交部發言人格列米茨基赫對薩達姆建議的現實性表示懷疑,他在13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在任何情況下,要一下子實現這些條件大概是不可能的。”
看來,薩達姆想通過這個建議分裂反伊拉克的國際聯盟的希望落空了。他所看到的惟一積極的響應是,他的建議在約旦引發了又一場支持他的群眾遊行,在這些人看來,他是阿拉伯民族反對異教徒的英雄,是當代的薩拉赫丁。但這似乎已不再使它感到安慰,自他入侵科威特以來,在約旦的這類支持他的遊行示威已經不止一次了。美國和它的阿拉伯盟友所表現出來的堅決態度使他惱羞成怒,但他深知美國人的弱點,於是他決定動用“人質”這張盾牌來折磨美國人和所有西方人的神經,再讓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家屬去折磨布什、撒切爾和密特朗。他要用人質這根繩子牽著他們的鼻子走。
事實上,早在伊入侵科的初期,薩達姆就已經在考慮“人質戰”了,作為阿拉伯世界最激進的一批恐怖組織的支持者,他懂得人質的用處。
8月4日,侵科伊軍就抓走了20名在科威特的美國石油公司的雇員和35名在科威特軍隊中當顧問的英國軍人。8月6日,可能是得到了來自巴格達的更為明確的指令,侵科伊軍開始在科威特的機場和各大飯店、旅館大肆搜捕美國和英國公民,因為那時美國出兵沙特的“沙漠盾牌”計劃已有所傳聞,估計薩達姆正是在風聞這個計劃後著手準備他的“人質盾牌”。當天,一架飛經科威特的英國航空公司客機上的366名英國人全部被抓走,隨後便被帶上汽車運往伊拉克。
在伊拉克軍隊到處搜捕西方人質時,駐科威特的各國使館成了一個主要目標,它企圖通過宣布駐科使館不再具有合法地位而把外交官變成普通僑民,再將他們劫為人質,巧妙地繞過《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中關於保護外交特權的規定。“人質戰”引發了“使館戰”。
8月9日,在伊拉克宣布吞並科威特的第二天,伊拉克外交部就迫不及待地發表了一個針對各國駐科使館的聲明。聲明說:由於科威特與伊拉克已經宣布合並為一個國家,駐科威特的各外交使團不再具有官方地位,從而也是非法的了,因此,伊拉克外交部要求各國在8月24日以前關閉在科威特的使館,可將一切公務移到巴格達進行。當時在科威特共有65個國家的使館在工作。
但西方國家對伊拉克的宣布不予理睬,相反,正在醞釀對伊拉克實行進一步的製裁措施。公開宣布關閉使館的第一個國家是馬來西亞。8月14日,馬來西亞外長奧馬爾宣布馬將關閉駐科威特使館,他說:“馬來西亞是在伊拉克宣布從8月24日起不再保護在科威特的外國使館及外交官之後作出這一決定的。我們這樣作沒有其它的原因,完全是出於安全方麵的考慮”然而,馬來西亞的這一舉動卻使沙特政府感到擔憂,惟恐它的閉館被伊拉克人所利用,沙特國王法赫德派副外交大臣阿齊茲作為他的特使,緊急出訪馬來西亞。15日晚,這位特使在吉隆坡受到馬來西亞國王伊斯坎達爾蘇丹的接見,據說,這位特使將沙特國王的一封請求馬來西亞出兵去沙特保護聖地的信交給了伊斯坎達爾蘇丹。在這次訪問後不久,馬來西亞就發表聲明說,如沙特境內的聖地受到威脅,它將出兵保護。由於沙特方麵的及時行動,馬來西亞帶頭閉館的作法才未能被伊拉克當作宣傳的材料加以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