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楊占平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自古才彥輩出,人傑地靈。王維、白居易、柳宗元、羅貫中等傑出的文學家,以卓有建樹的詩歌、散文、小說,為山西文學乃至中國文學增添了光彩。進入二十世紀以來,隨著新文學運動的發展,山西文學不斷地繼承傳統,續唱新篇。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山西的文學事業更是實現了曆史性的跨越: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山藥蛋派”,到八十年代的“晉軍崛起”,再到以張平長篇小說《抉擇》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為標誌的第三次高潮,成為山西人對外展示自己形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全國文壇確立了重要的地位。我們廣大的文學研究工作者,有責任將山西文學的發展脈絡,記錄下來,載之史冊。古語雲:“以史為鑒,可以正得失”,通過這種記錄過程,還應當總結出山西文學的成功經驗和可以避免的教訓,更好地推動山西文學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文學創作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及時地對山西文學創作情況進行梳理和總結,將文學精品保存下來流傳下去,將文學活動記錄下來傳承下去,以免被時間的塵埃所湮沒,這是作為作家協會組織的重要職責,於是山西文學年度報告應運而生,它是我們記錄和總結工作的一部分,是眾多節點當中的一個。

2011年度山西文學報告,是省作協創研部與各文學專業委員會共同努力的成果。2011年7月,創研部著手收集資料,2011年底,各委員會指定專人對資料進行彙總並寫出文章。2012年初,他們又對文章作了細致的修改。現在呈現在讀者麵前的是一份資料比較翔實、評析相對中肯的年度報告。經過大家一年的紮實工作,為2011年的山西文學保存了一份珍貴的年度檔案。這項工作對山西文學發展的重要性,今天看來或許還不是特別明顯,但如果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時我們再回頭看,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就會凸顯出來,因為保存下來的是第一手的珍貴資料。

總而言之,山西文學年度報告的編撰,是一項“勞在當下、遺福後世”的重要工作,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有價值。省作協黨組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並決定將它延續下去,作為一項常規業務活動。希望省作協創研部和各文學專業委員會,一如既往地重視這項工作,使之形成一種傳統,在操作上逐漸規範化和係統化,逐步得到文學界同行和廣大讀者的認可。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