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牙體解剖生理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牙的演化

①各類牙的特點;②牙演化的特點。

二、牙體解剖的一般概念

①牙的組成、分類及功能;②牙的萌出及牙位記錄方法;③牙體解剖的常用名詞及標誌。

三、牙體外形

①恒牙牙體外形描述;②乳牙的特點及其與恒牙的鑒別;③應用解剖;④牙體形態的生理

四、髓腔形態

①髓腔的解剖標誌及增齡性變化;②恒牙髓腔的解剖特點及臨床意義;③乳牙的髓腔特點及臨床意義。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牙的演化

1.各類牙的特點

①端生牙:此類牙無根,借纖維膜附著於口腔,容易脫落。②側生牙:牙體基部與頜骨附著,一側的基部伸人頜骨內,此類牙齒雖無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某些兩棲類、爬行類動物的牙。③槽生牙:有完善的牙根,固定在頜骨內,有血管神經末梢從根尖孔進人髓腔。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牙都是槽生牙。④多牙列:在端生牙或側生牙的舌側有若幹後備牙以不斷替換脫落的牙,由於一批一批牙不斷替換,故名。⑤雙牙列:一生中共有兩副牙列,乳牙列和恒牙列。雙牙列主要是槽生牙。⑥單牙列:原有兩副牙列,一副萌出後,另一副退化了,如鯨、海牛的牙列。⑦同形牙:全口牙的形態相同,大小相似,比如魚類的牙。⑧異形牙:牙體形態各異,大小不一,可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如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的牙。

2.牙演化的特點

①牙數由多到少;②牙根從無到有;③從多牙列到雙牙列;④從同形牙到異形牙;⑤從分散到集中。牙齒的生長部位,從散在分部到集中於上下頜骨。

二、牙體解剖的一般概念

1.牙的組成、分類及功能

(1)牙的組成

從外部觀察,牙體由三部分組成:①牙冠:指牙體外層由牙釉質覆蓋的部分;②牙根:指牙體外層由牙骨質覆蓋的部分;③牙頸:指牙冠與牙根交界處的弧形曲線。

從縱剖麵觀察,牙體的組織包括:①牙釉質:構成牙冠表層的,高度鈣化的硬組織。②牙骨質:構成牙根表層的硬組織。③牙本質:是構成牙體的主要物質,位於牙釉質和牙骨質內層,其中央有一空腔,稱之為髓腔。④牙髓:是充滿髓腔中的結締組織,含有血管、神經和淋巴。

(2)牙的分類

根據牙的形態和功能分類:①切牙:臨麵觀牙冠呈楔形,頸部厚而切緣薄,功能是切割食物。②尖牙:在切緣上形成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③前磨牙(前磨牙):牙冠呈立方體一般有兩個尖牙,主要是協助尖牙和磨牙行使功能。④磨牙:牙冠大,有4~5個牙尖,結構比較複雜,功能是搗碎、研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