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演說家,單憑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是不行的,必須慎重選擇演講題材。有了好題材,沒有相應的好題目,也不行。好的標題對演講的內容能起以畫龍點睛、增添色彩的作用,引起觀眾的注意。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預,就是準備。演說家對演說題材的慎重選擇,是演說成功的關鍵。比如,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在一次演說中對他的國民說:“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是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這句話在美國的公眾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多少年來成了美國大眾的座右銘。因為它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每個公民應該為國家分憂解難,承擔責任。這個例子告訴大家,一個演說家,單憑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是不行的,必須慎重選擇演講題材。
有了好題材,沒有相應的好題目,也不行。好的標題對演講的內容能起以畫龍點睛、增添色彩的作用,引起觀眾的注意。當然,更主要的是與演說內容、風格、情調有直接關係,一個新穎、生動、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題目,不僅能在演說之前就給人以急欲想聽的願望,而且演說結束後也會給人留下長久的記憶。
題目的選擇要注意主題鮮明,讓聽眾一聽就能了解演說的大致內容,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要適合聽眾的文化水平、思想水平、職業特點。
當然,演說者選擇一個好材料,決非僅僅憑借靈感就可以覓到的,必須注意平時的觀察體驗,積累、分析、比較和篩選。演說的題目還要考慮與演說的方式相配套。對不同聽眾、場合,結合演說的主題選擇適當的演說方式,對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照本宣讀式演說,演說者拿著寫好的講稿,走上講台,一字不差地念下去。政治家發表演說常常喜歡用這種方式,這種照本宣讀式的演說很少會出現說漏嘴的危險,提出的觀點四平八穩而且經過推敲,演說稿能直接發表。但這種方式的弊端較多,由於是照著念,結果隻能是出聲的書麵語,難以做到生動、活潑,較難表現出演說者的風采,也不能根據聽眾的反應和情緒來作積極的調整。而背誦式演說,演說者不拿講稿,而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像背書一樣一字不差地講出來,這種演說方式也難免使聽眾覺得死板。另外,如果一旦忘記,就難以繼續。
至於即興演說,即事先沒有準備臨時發表的演說,這需要相當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巧。所以對於初登講台的人來說,在沒有對某個題目有獨特的觀點時,不要采取這種方式。準備式即興演說也是這樣,在演說前對演說的主題,內容等有所設計,這種演說可以隨機應變,根據聽眾的反應和現場進行調整,發揮演說的效果,優點較多。
所有這些,需要自己結合選題實際進行考慮,至於演說方式,究竟使用哪一種,演說者要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靈活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