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輕鬆化解言語失誤的良方(1 / 1)

輕鬆化解言語失誤的良方:及時改口;顧左右而言他;借題發揮;坦率道歉。

“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同樣,在人們的交際過程中,無論什麼人,都免不了可能發生言語失誤的時候。雖然個中原因有別,但它造成的後果卻是相似的:或貽笑大方,或糾紛四起,有時甚至造成不堪收拾的局麵。

那麼,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或者矯正之術,去避免言語失誤帶來的難堪局麵呢?回答是肯定的。具體有以下幾種技巧:

及時改口

一次,美國總統裏根訪問巴西,由於旅途疲乏且其年齡又大,在歡迎宴會上,他脫口說道:“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為能訪問玻利維亞而感到非常高興。”

有人低聲提醒他說漏了嘴,裏根忙改口道:

“很抱歉,我們不久前訪問過玻利維亞。”

盡管他並未去玻國。當那些不明就裏的人還來不及反應時,他的口誤已經淹沒在後來滔滔的大論之中了。這種將說錯的地點、時間加以掩飾的方法,避免了當眾丟醜,補救了過失。隻是,這裏需要的是發現及時、改口巧妙的語言技巧,否則要想化解難堪也是困難的。

顧左右而言他

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數學和外語成績突出,名列前茅。校長在評功總結會上這樣說:

“數學考得好,是老師教得好;外語考得好,是學生基礎好。”

然而在座聽眾聽罷沸沸揚揚,都認為校長說法顯得有失公正。一位教師起身反駁:“同一個班,師生條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條件產生了相同的結果,原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的對待,實在令人費解。原有的基礎與爾後的提高,有相互聯係,不能設想學生某一學科基礎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設想學生某一學科基礎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學就能提高。校長對待教師的勞動不一視同仁,將不利於團結,不能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會場有人輕輕鼓掌,然後是一陣安靜。而靜默似乎比掌聲對校長更有壓力和挑戰意味。校長沒有惱怒,反而“嘿嘿”地笑起來,他說:“大家都看明白了吧,這位老師能言善辯,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無罪,言者無罪。”

盡管別人猜不透校長說這話的真實意思,然而卻不得不佩服他的應變能力,他為自己鋪了台階而且下得又快又好。聽了上述回答後,沒有人會再就此問題對校長跟蹤追擊了。

既要撤退,就不宜作任何辯解,辯解無異於作繭自縛,結果無法擺脫。

借題發揮

據說,司馬昭與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傳者前來報告:“有人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放蕩不羈的阮籍不假思索便說:“殺父親也就罷了,怎麼能殺母親呢?”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大嘩,認為他“有悖孝道”。阮籍也意識到自己言語的失誤,忙解釋說:“我的意思是說,禽獸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殺父就如同禽獸一般,殺母呢?就連禽獸也不如了。”

一席話,竟使眾人無可辯駁,阮籍避免了殺身之禍。其實,阮籍在失口之後,隻是使用了一個比喻,就暗中更換了題旨,然後借題發揮一番,巧妙地平息了眾怒。可見,以喻說理,確是解脫不慎之言帶來的窘境的有效手段。

坦率道歉

被譽為“小旋風”的流行歌手林誌穎,一次有人問及他對“四大天王”的看法和對郭富城的印象,林誌穎故作詼諧道:“四大天王麼,我不知道。郭富城嘛,他是我爸爸吧!”

一語既出,舉座嘩然,人們紛紛指責他不知天高地厚。後來,他為補救失誤,重塑自我形象,在接受采訪時,坦然表示:“說那樣的話我深感遺憾。我願公開向郭富城道歉。”

至此,這場所謂“林氏名言”的風波才算平息下去。它說明,對待言語失誤,有時公開道歉比猶抱琵琶半遮麵的掩飾來得高明。

必須指出,“坦率”的目的僅在於把問題講清楚,這不等於“直率”,解釋也必須講究策略。做錯事情之後,大多數人都會自我羞辱一番,然後去向人低聲道歉,接著便灰溜溜地離開。但許多情況下,僅靠一句“對不起”是不足以獲得諒解的。博拉的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一次博拉在與同事談話時稱其上司是“機器人”,結果被上司知悉。於是博拉給上司寫了一張條子,約他抽空談一談,上司同意了。

“顯而易見,我用得那個詞絕無其他用意,我現在備感悔恨。”博拉向上司解釋說,“我之所以用‘機器人’之類的字眼,隻不過是想開個玩笑,我感到上司對我們有些疏遠、麻木,因此,‘機器人’三字隻不過是描述我這種感覺的一種簡短方式。”上司為博拉合情合理的解釋和自我批評而深受感動,他甚至當即表態,說要努力善解人意,做個通情達理的人。

把問題講清楚,通過這種方式,博拉幫助上司做到了平心靜氣,並順利地解決了他們之間的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