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用情感表達——最能打動聽眾的心(1)(1 / 3)

會說話的人都知道什麼時候說什麼樣的話,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可見,會說話的人,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善於說話的智者,可以用最巧妙的話語說到對方的心裏麵去,為自己順利辦事鑿開一條通道。

技巧1沒有人生來就能戰勝恐懼

在人類的社會中,沒有人一生下來就能夠戰勝恐懼。隻有當我們對自己有了充分的認識、足夠的自信的時候,恐懼才會離我們遠去。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平時能說會道,處理起事情來也是幹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可是,一旦上台演講的時候,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以往的那些氣勢,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前後判若兩人。

不論是重要會議上的演說,或親朋好友前的意見表達,或董事會上的報告,隻要是站在大眾麵前談話,很多人往往就會兩腿發軟,高舉白旗。

許多人之所以會畏懼害怕,主要是源於內心深處的自卑感,覺得自己才疏學淺,或職位卑微,或自認為自己沒有站到台上演講的資格,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絕對不是!請不要太低估自己的能力與存在的價值,你之所以會被邀請上台演講,就表示你有這樣的資格與才氣,也正是你存在價值的肯定。

你要知道,沒有誰是天生的大眾演說家。其實,想要獲得自信、勇氣和麵對公眾發表演講時冷靜和清晰的思考能力,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困難——甚至可能還不到你認為的困難的1/10。

以前,演講是一門精湛的藝術,因此就會要求演講者必須掌握修辭法和演講技巧。現在的演講,說透了就是一種擴大了的交談。它既不會要求你用如雷貫耳的聲音,也不需要你必須掌握特殊的演講方式。大眾隻是希望聽到一些坦誠的話。

當眾的演講不用掌握修辭法和多年訓練去美化聲音。其實,當眾演講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你隻需要掌握一些簡單而重要的原則就可以了。

哥爾特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在卡耐基的培訓班中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有一天他與卡耐基共進午餐。吃飯的時候他說:“卡耐基先生,我曾經有許多在公眾麵前說話的機會。但在潛意識中,我總是試圖躲避與人的正麵交流。可現在我是大學的董事會主席,這個職務要求我必須經常地主持各種會議。你看我已這麼大年紀了,能學好嗎?”當時在班上有許多像他這樣的人,卡耐基向他們保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一定會成功,結果真是這樣。

3年之後,在一次企業家俱樂部吃飯的時候,他們意外相見。當時他們說起之前的話。當卡耐基問他自己的保證有沒有實現的時候,他微笑著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筆記本,上麵安排著最近一段時間來他的演講日程。他邊讓卡耐基看,邊自豪地說:“我現在最高興和滿足的事就是:我已經有能力獲得演講的成功,並且能為社會做更多有意義的事了。”同時,他還很得意地告訴卡耐基,他所負責的教區已經成功邀請英國首相前來公開演講了,而負責向所有聽眾介紹這位傑出政治家的人就是他自己。

3年的變化多大。哥爾特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功,是不是有什麼秘訣?不,沒有,像哥爾特先生這樣的成功事例還有許多許多……

前幾年的時候,勞倫斯大夫到佛羅裏達州度假。度假地離著名的巨人棒球隊的訓練場地很近,他是一位鐵杆球迷,由於常常去看他們練習,漸漸地就和球員們成了好朋友。一天,他被邀請一起參加一次球隊的宴會。吃飯前,一些著名的客人被相繼請上台講話。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他聽見宴會主持說:“今晚有一位醫學界的朋友在場,我們歡迎勞倫斯先生就棒球隊員的健康問題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勞倫斯是專門研究衛生保健的,他行醫也有30多年的曆史。本來,主持人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不需要任何的準備,就可以侃侃而談。可是,遇見這種場合,他還是第一次經曆。當聽到主持人提到自己的名字的時候,他開始心跳加速、不知所措。他努力想讓自己鎮靜下來,可是於事無補,他的心髒就像要跳出胸膛。這時參加宴會的人都在鼓掌,都在注視著他。怎麼辦呢?思慮再三後,他搖搖頭,表示拒絕。但卻引來了更加熱烈的掌聲,很多台下的聽眾也自發地呼喊起來:“勞倫斯大夫,演講!演講!”

勞倫斯心裏非常清楚,在這種極其沮喪的情緒支配下,自己如果站起來演講,必定會失敗,很有可能連五六個完整的句子都講不出來。他無奈隻好站起來,背對著朋友,默默地走了出去,心中充滿了無限的難堪和恥辱。

回到布魯克林,他立刻就來到了卡耐基的培訓班。他說,他再也不想陷入這種啞口無言的困境中了。

我們都知道,老師最喜歡求知欲高的學生,就像勞倫斯一樣。因為他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公眾演講能力。正是這種迫切性,使他沒有任何怨言地刻苦學習。當一個月的訓練結束的時候,他的緊張情緒也就消失了。等到兩個月後,他已成為班上的演講名家,並開始接受人們的邀請,到各地去進行演講。

勞倫斯後來告訴別人,他十分喜歡演講的時候的那種感覺以及所獲得的榮譽,最讓他高興的是在演講中,結交了很多的朋友。紐約市共和黨競選委員會的一名委員,在聽過他的演講後,立刻就邀請他到各地為共和黨發表競選演講。假如這位政治家知道一年前,勞倫斯在那次宴會上的表現,不知道會有怎樣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