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強調,盼望得到,但絕不索取。就像你愛上一個姑娘,你真誠地為了“讓她幸福”而毫無保留地付出後,你的真情終於打動了她,她最後愛上了你,也接受了你,並且答應嫁給你,這個時候,除非你不想娶她了,否則,隻有“腦子生鏽了”的人,才會“崇高”到不要這個“美好的回報”!
不索取回報的意思,就是不能因為你付出了,便要求對方給你相應的回報。你能做的隻是在真誠的付出中去“等待”這一刻的“自然”到來,你不能夠動不動就去“索取”。這就好比是你“追求”了人家一段時間後,便去問對方“我對你這麼好都這麼長時間了,你怎麼還不答應我啊?”或者“我十年如一日地這般對你,你怎麼就沒有一點表示呢?”“你到底要我怎樣才肯答應我?”“我要等到什麼時候你才會答應我啊?”,等等。
如果你不斷地索取那最終的形式,我就會懷疑你對愛的真誠,你到底是為自己幸福著想還是為了對方幸福?
歌手周蕙在她的代表作之一《約定》中所唱出這樣的境界:我會好好地愛你,傻傻愛你,不去計較公平不公平。
真正愛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會覺得“累”或者“不值”的,因為他(她)享受著愛的過程,感受著每一次的付出帶給對方的幸福和快樂。就是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你要明白,表明立場為了願景而去實現目標的願望,和索取目標的達成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在愛情的追求過程中,向對方“示愛”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告訴對方“我喜歡你、我很愛你、希望你能嫁給我、我會給你一輩子的幸福”,甚至“嫁給我做我的老婆吧”的求婚等,都沒有什麼不妥。
它們和索取的區別主要是,前者隻是表達某種美好而崇高的願望,是一種期望或盼望;而索取就是等於在強求,是通過一定的行為要求對方給予。
人們願望的表達通常在祥和、融洽的氣氛中進行;而索取,常常夾雜著抱怨、質問等,並有可能出現尷尬甚至爭吵等局麵的發生。
表達願望的人姿態一般都比較低,很尊重對方,比如“我真很愛你,我一定會讓你幸福,嫁給我好嗎?”與表達願望相比,索取時往往是屬於居高臨下,比如“我那麼愛你,相處了這麼久,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為什麼還不答應和我結婚?我到底怎麼做你才肯答應我?”很顯然,索取會讓對方在心理上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即使情況確實就像你說的那樣,也理應答應這件事,但如此索取的方式,總會讓對方感覺是在“被逼無奈”之下的“迫不得已”,其實質是讓對方感覺不到被尊重,即使答應了,也不會有什麼“成就感”。
這樣一種“出力不討好”的感受,相信沒有人會願意接受。所以,要想贏得,就首先要尊重對方,去真誠地表達出願望,然後虔誠地等待對方“給予”你。
如果你一直“得理不饒人”,覺得“順理成章”的事情就該是你的,“一意孤行”地去索取,反而會弄巧成拙激起對方的“鬥誌”去維護自己的“尊嚴”,其結果往往不會是你期望的那樣。被接受從被尊重開始,被尊重從去尊重而來。
要訣4用心去打動別人
感動有很多種方式,其中就包括用人品去感動別人。這也是人品的境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事情果然不假。
判斷是不是真的真誠,看你的付出是不是純粹就知道。
很多人嘴上一套,行動一套。平日裏稱兄道弟的,可到了關鍵時候,所有情誼、人品便暴露無遺。
人們常說,日久見人心、危難之時見真情。當在一件事情麵前,和自己利益相關的時候,一個人的行為最能反映他人品修為的高低。
古希臘有一個年輕人叫皮西厄斯,因為一時大意觸怒了皇帝奧尼休斯被推進監獄即將處死。皮西厄斯臨終最後的請求是希望可以回家鄉一趟向他熱愛的人們告別。暴君嘲笑他說我怎麼能夠相信你會遵守諾言呢?你隻是想騙我逃跑吧?!這時候,一個名叫達芒的年輕人站出來表示皮西厄斯是一個守信之人,自己願意代替他關進監獄,如果皮西厄斯沒有回來,自己情願替朋友一死。時光過得飛快,行刑的一天到來了,達芒作好了死的準備,他對朋友的信賴依然堅定不移。就在獄吏帶他去刑場時皮西厄斯出現在門口,原來是因為暴風雨來臨,船隻被耽擱了。
試想,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這樣“死都願意”的真摯友情難道不會動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