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喵喵喵

有一隻小貓名叫貝貝,她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在媽媽的照料下,貝貝健康地成長。

一天,媽媽對貝貝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從今天開始,媽媽要教你捉老鼠的本領。”

貝貝撒嬌說:“聽說學捉老鼠很辛苦的,好媽媽,我可不可以不學呀。”媽媽勸貝貝說:“隻有不怕吃苦,才能學到本領。捉老鼠是我們家族的使命,能夠敏捷地捉到老鼠是我們的光榮。”聽了媽媽的話,貝貝說:“原來捉老鼠是一件這麼光榮的事呀,那我現在就要和媽媽學習捉老鼠。不管多辛苦,我都不怕!”媽媽聽了,高興地笑了。

從此,貝貝認真地學習,她一有機會就練習媽媽教給她的捉老鼠的動作,心想:“我一定要學好本領,捉到老鼠。”

一天中午,貝貝獨自待在家裏,睡了一個午覺,醒來後,她聽見廚房裏有聲音,就走進廚房。“可惡的老鼠!”貝貝看見一隻老鼠正在用尾巴蘸油吃,她氣得大叫。她迅速撲了上去,沒想到老鼠突然叫道:“喵——喵——喵——”。貝貝聽了一愣,停止了進攻,老鼠趁機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老鼠打翻了飲料瓶。飲料瓶倒在地上,飲料流了出來。

貝貝看著一片狼藉的地麵,又生氣又難過,心想:“我學了這麼久捉老鼠的本領,今天眼看就要捉到老鼠了,沒想到被“喵喵喵”打敗了。”貝貝越想越委屈,大哭起來。

這時,媽媽回來了,貝貝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說:“傻孩子,你雖然一直在學習捕鼠的本領,但缺乏實戰經驗。不管老鼠怎麼狡猾,隻要我們提高警惕,就能避免上當。”貝貝擦幹了眼淚,說:“我記住了,以後我要和媽媽一起捕鼠,保證再也不上老鼠的當了。”

從此,貝貝每天都和媽媽捕鼠,有了豐富的經驗。後來,貝貝成了遠近聞名的捕鼠能手。

2.愛哭的鼠姑娘

鼠爸爸有一個女兒,他十分疼愛她,真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在爸爸的嬌慣下,鼠姑娘長大了。她雖然年輕、漂亮,卻有一個愛哭的毛病,隻要什麼事情不順心,就大哭起來。

有些事情很小,比如說爸爸忘了買她愛吃的香草冰激淩,摔壞了她最喜歡的發卡,她的手被草葉劃破了……鼠姑娘不僅哭的次數多,而且哭的持續時間也很長。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是連續哭了三天。

因為鼠姑娘有這個愛哭的毛病,所以沒有小夥子敢來提親。眼看著鼠姑娘的年齡越來越大,許多比鼠姑娘年齡小的姑娘都結了婚,鼠爸爸十分著急。可是,鼠爸爸傷透了腦筋,也想不出辦法治女兒愛哭的毛病。

一天,鼠爸爸決定直接找女兒談談。他對女兒說:“孩子啊,你這愛哭的毛病能不能改改?誰會娶一個整天哭哭啼啼的姑娘呢?你嫁不出去,爸爸多沒麵子呀!”鼠姑娘聽了,生氣地說:“哭是我的自由,沒有小夥子求婚,我這輩子就不出嫁了。”說完就離開了。鼠爸爸歎著氣說:“這孩子,真是被我寵壞了。唉!我該怎麼辦呢?”

鼠爸爸想啊想啊,突然想起了小猴子。小猴子腦子靈,點子多,所以大家都叫他“智多星”。鼠爸爸找到小猴子,對他說:“‘智多星’,今天你一定要幫我想個說服我女兒的辦法。”接著向小猴子講述了女兒的毛病。小猴子想了想,對鼠爸爸說:“你可以對女兒這麼說……”

於是,鼠爸爸找到女兒,對她說:“孩子,雖然你很漂亮,但不管是誰,哭的樣子都是不好看的,你為什麼不讓大家看到你漂亮的一麵呢?再說,哭也解決不了問題。笑的樣子最美,下次你想哭的時候,就讓自己笑一下,就哭不出來了,好不好?……”鼠姑娘點了點頭,從此改掉了愛哭的毛病。

3.聰明的小雞

有一隻聰明的小雞,他懂得許多知識。

一天,他遇到一隻老鼠,老鼠誇耀自己學識淵博,小雞想:“看他誇誇其談的樣子,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懂得許多知識,我來出幾道題考考他。”於是,小雞對老鼠說:“我現在要出幾道題考考你,你要是能全答對,我就相信你確實是知識淵博。”老鼠搖晃著腦袋說:“沒問題,我想這世上還沒有能難倒我的題,你說吧。”

小雞問:“鳥都會飛嗎?”老鼠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了,鳥都會飛。”“回答錯誤。”小雞說,“並不是所有的鳥都會飛。生活在沙漠的鴕鳥就不會飛,生活在南極的企鵝也不會飛。因為他們長期受生活環境的影響,飛翔器官已經退化了。”

老鼠聽了,心想:“沙漠、南極是什麼地方?鴕鳥、企鵝又長得什麼樣兒呀?”不過,他沒好意思問。

小雞繼續提問:“馬是躺著睡覺嗎?”這一次,老鼠沒有立刻回答,他想了想,說:“馬應該是躺著睡覺吧。”小雞大聲宣布:“你又答錯了,馬是站著睡覺的,這是為了方便在睡覺時有危險能及時逃脫。”老鼠不知道說什麼好,尷尬極了。想了半天,他才說出一句為自己辯解的話:“你出的題太難了。”小雞說:“好,這次我出一道簡單的題。”

小雞出的第三題是:開屏的是雄孔雀還是雌孔雀?老鼠想:“女的都愛漂亮,開屏的應該是雌孔雀。”於是回答:“雌孔雀。”小雞說:“你怎麼總答錯呀!雌孔雀尾巴上沒有漂亮的長羽毛,隻有雄孔雀的尾巴上有漂亮的長羽毛。所以,隻有雄孔雀能開屏。”

老鼠聽了,心想:“都怪我自己之前吹了牛,現在才這麼丟人。”於是想轉身離開,結果被一塊石頭絆倒,摔在了地上。小雞站在一旁笑著說:“以後不要不懂裝懂,要多學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