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重情重義同心同德(7)(2 / 2)

如今,他的遺願實現了。經他培育的樹苗已經綠滿寧陵大地,四裏長的防風林已堵住了萬碧風口,2000多畝風沙地也變成良田。人們將永遠懷念他。你看,那高大的樹幹,是他堅實的身影;雪白的梨花,是他高潔的靈魂;綠色的風濤,是他爽朗的笑聲;鬱鬱蔥蔥的林帶,是他生命常青的豐碑……他默默奉獻的一生,是我國一代農民的風範,他為國家為人民綴網勞蛛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後人。曆史將會證明,他比我們要年輕。

歌德和席勒的生死友情

誰若想在厄運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日待人以寬。

——薩迪

歌德和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的兩顆巨星,又是一對好朋友。歌德體格結實,神態威嚴;席勒瘦弱憔悴,駝背凹胸。雖然歌德大席勒10歲,從外表看,似乎席勒倒比歌德大10歲。兩個人的身世和遭遇也截然相反,但他倆的友誼卻萬古長青。

他們相識後,合作出版過文藝刊物《時代女神》,合寫過諷刺短詩警句。席勒能夠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專心致誌地創作,並不斷地鼓舞歌德的寫作熱情。歌德對席勒深情地說:“你給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為詩人而複活了——我早已不再是詩人了。”果然在席勒影響下,歌德一氣嗬成寫出了敘事長詩《赫爾曼和竇綠蒂亞》,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這對,席劫也完成了他最後一部偉大作品《威廉·退爾》。

席勒去世的那一夜,歌德的房間裏靜悄悄的,低低地傳出了哭泣的聲音。他說:“如今我失去了朋友,所以我的存在也喪失了一半。”

27年後,歌德也死了。他的遺體和席勒的遺體葬在一起。

屠格涅夫悼念果戈理

災難能證明友人的真實。

——伊索

1852年2月21日,俄國偉大的作家果戈理逝世了。

他的摯友屠格涅夫伏案疾書,用沉重的筆和著自己悲傷的淚水趕寫出一篇悼念果戈理的文章。

但是,沙皇統治者害怕這個俄羅斯人民愛戴的名字此時出現在報刊上。彼得堡的書報檢查機構禁止發表一切悼念和頌揚果戈理的文章,並且聲言,如果屠格涅夫不顧禁令,強行發表文章,他就會遭到逮捕。

正直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專製主義者的威脅,他寧肯坐牢,也要慰藉死者的靈魂,盡莫逆之交的情誼。於是,他機智地避開沙皇偵探的監視,離開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裏還沒接封禁令,就把文章在《莫斯科新聞》上刊登出來。

沙皇的特務機關第三廳不久見到了這篇文章,他們傳訊屠格涅夫。沙皇早就痛恨這個經常在《現代人》雜誌上登裁《獵人筆記》的作家。在把屠格涅夫監禁一個月後,沙皇親自下令,把屠格涅夫流放到斯巴斯基去。

為了果戈理,為了朋友而被流放的屠格涅夫感到自豪和光榮。

馬克思與達爾文的共同追求

一切使人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惡與醜。

——列夫·托爾斯泰

1873年6月16日,馬克思將他的巨著《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版,贈給生物學家達爾文,並在扉頁上題詞:

贈給查理·達爾文先生:

您真誠的欽慕者卡爾·馬克思

一八七三年六月十六日於倫敦梅特蘭公園莫丹那別墅一號。

收到書後,達爾文給馬克思回了一封簡短然而滿懷深情的信。

敬愛的先生:

承蒙寄贈巨著《資本論》,謹致謝意。誠願對政治經濟學如此高深而又重大的課題能有較多的了餌,以無愧於您的惠贈。盡管我們的研究領域是如此不同,但我相信,我們兩人都熱誠期望擴大知識領域,而這無疑將最終造福於人類。

您忠實的查理·達爾文謹啟

一八七三年十月一日

造福於人類的共同追求,將兩位大師的心緊連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