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互敬互愛寬以待人(4)(2 / 2)

經過10年動亂,一別多年之後,當宋振庭去看望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時,她還說:“你們兩人感情深到這個程度,對抱石來說是少有的。”的確如此,宋振庭和傅抱石單獨交談的時間,前後加起來不超過30小時,竟能達到如此深交的地步,不能不讓人讚歎這種友誼的傳奇色彩。

柏格曼由蔑視到尊敬舍勒

友誼要用真誠去播種,用熱情去澆灌,用原則去培養,用理解去護理。

——薩迪

學徒出身的藥劑師舍勒,向瑞典斯德哥爾摩科學院交了兩篇論文。大化學家柏格曼讀了以後,輕蔑地笑了:“實驗報告的格式都不懂,還想研究哪!”於是,他草率地給退了。

後來,舍勒轉到洛克藥房任藥劑師,結識了錳的發現人——甘向柏格曼。

甘向柏格曼說:“舍勒真是個人才!”柏格曼這才想請舍勒到家裏聊聊。這一聊不打緊,柏格曼暗暗驚異:“這個青年真了不起!”於是就開始精心培養,幫助舍勒在原有的基礎上“升華”。當年舍勒的論文被柏格曼退了稿,但柏格曼因舍勒的論文受到啟發,吸取了論文中有用的東西,寫進到自己的論文中去了。舍勒也不見怪,虛心地向柏格曼學習。兩個人關係密切,水乳交融。

在柏格曼的幫助下,舍勒發現了氯和氨,比普利斯特列早一年獨立發現了氧,還有其他的重大發現,成了聲望比柏格曼更高的化學家。即使這樣,舍勒仍然尊敬柏格曼。

舍勒在43歲時就去世了。柏格曼悲痛欲絕,說:“我真想到地下也同舍勒一起研究問題啊!”

維勒和李比希水火相容

誰要是蔑視周圍的人,誰就永遠不會是偉大的人。

——左伊默

人們談到維勒(德國化學家,1800—1882)和李比希(德國化學家,1803—1873)兩個人的關係,就說:“他倆真是水火相容啊!”

1829年,維勒給李比希發出一封要求合作的信,不久,李比希回信同意,於是兩人的合作就開始了。

他倆的性格真是如同水火。李比希激烈、爽朗、勇敢,自信、好奮鬥、肯犧牲,是個風風火火的化學家;維勒溫柔、平和,有耐心,有見識,遇攻擊不動聲色,顯得沒有生氣。人們說:維勒是“一盆冷水彥”,李比希是“一圃烈火”。但由於他們“感情相同,正直無私相同,致力科學相同,學問務求徹底相同”,因此關係一直很好。他倆密切合作,相得益彰,共同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作出了貢獻,同是有機化學的創始者。

李比希在自傳中寫道:“我有個大好運氣,即得到一位誌趣相投和目的相似的朋友。過了這麼多年,我現在和這位朋友仍然以最大的熱誠相結合……我們毫無妒忌,手攜手地努力向前,這一位要行動時那一位已經準備好了。”

達爾文與華萊士不謀而合

創造人的是自然界,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

——別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