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公明的緩緩敘述中,張紫宸才得知了更多的以往所不知道的事情,才發現原來三界在過去的時光裏還有過這麼多糾葛的上古往事,而雖然已經講了這麼多,這個時候趙公明甚至連隱仙一脈的形成和皮毛都還沒有講到,於是張紫宸也就沒有打斷,而是繼續的聽了下去。
“後來昊上帝和女媧娘娘眼見三界生靈塗炭,不忍仙魔大戰無休止的繼續下去,於是便號召三界休戰,共同成立庭,以三界的大一統作為和平的基礎。
而西王母也以悲憫眾生為懷,率領整個昆侖仙界歸化於庭,功德無量。
緊隨其後,其後地府的最初統治者也迫於壓力而歸附了庭。
至於妖皇一脈和魔尊一脈,則是既不甘心歸附庭,又沒有抗衡庭的那份實力,於是開始隱忍起來,遁於三界之外,伺機反叛。
而蓬萊三仙山同氣連枝,作為當初僅次於昊一脈的勢力,最強的時候甚至比西王母的昆侖界還要強大幾分,自然是不服庭的,但是蓬萊三仙山當初聚集的也大多是不曾作惡,隻為自由而自保的先神詆和後仙人,因此庭也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得他們去。
於是蓬萊三仙山布下結界自成一個世界,不聽庭也不反庭,是既不聽調也不聽宣,與世隔絕,因而被稱之為隱仙一脈。
而隱仙一脈的最高統治者稱之為仙王,此仙王名喚麒麟仙王,乃是一尊先神袛——麒麟,恐怕麒麟仙王便是呂調陽的便宜老丈人了。
隻是隱仙一脈向來不喜麻煩,為了不和庭起摩擦,自封山門不理世事早已成為了隱仙一脈和庭默認的約定俗成,因此隱仙一脈早已遁世不出上萬年了。
而不知怎麼仙王的女兒卻又入世了,這件事情要不是陛下今日遇到呂調陽,恐怕庭至今也不曾知道呢。
不過也難怪,隱仙一脈並不曾被庭禁止進入凡間,隻是麒麟仙王極好麵子,自視不弱於昊上帝,所以既不服昊上帝做這個庭的玉帝,又不屑於像妖皇東皇太一一樣去爭什麼名分,在傲慢的麒麟仙王看來,那樣實在是太有失身份,隻是一廂情願的不願與庭有糾葛。
此次雖然不知麒麟仙王的公主為何進入凡間,還結識了呂調陽結婚生子,不過想來以麒麟仙王的脾性,恐怕也會覺得這是家醜不可外揚,故而不知使了什麼手段,甚至連庭都瞞過了。
當然這也跟庭前些年在人間的統治基礎弱化的太過嚴重的緣故有關係。”
呂調陽這一番長篇大論下來,聽的張紫宸險些頭都大了,光是理清那些個先神詆和後仙人,庭和隱仙一脈的糾葛就廢了好大一番功夫。
而張紫宸頭大的原因不僅是一時間突然接受了這麼多新的信息量,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為那個未曾謀麵的隱仙一脈,麒麟仙王。
因為張紫宸此刻修為雖然還不是很高,但是身為玉帝,三界氣運加身,朦朧間確實可以感應到一些冥冥中的情緒和預感的。
比如這次,那一夥找呂調陽孩子呂麒麟麻煩的人,在張紫宸看來就顯得很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