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確實需要前進,但是要記住,暫時的後退也可以換得未來的前進,暫時的舍去也能夠換得更多的收獲。
放下煩惱,快樂自然來
“世界上有99%的預期煩惱是不會發生的”,何必為著無法預知的明天而讓眉間上鎖呢?何必為著尚未到來的明天讓心靈陰翳呢?與其為明天憂慮,不如為今天努力。
現實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明天各種各樣的事務憂慮不安,一串串的思緒在大腦中東飄西蕩:“明天早上我能夠準時醒來嗎?”、“明天我生了重病怎麼辦?”、“明天我遭遇意外怎麼辦?”……
殊不知,煩惱並不像存折上的錢,我們支出來一點就會少一點。明天的事情該來的還是會來,今天的憂慮並不能夠改變明天的狀況。如果我們總是為明天憂慮,除了徒增煩惱、壓力重重之外,根本不會有幸福而言。
有這樣一個醫科專業的大學生,臨近畢業時他的生活中充滿了憂慮:“畢業後我該做些什麼事情?該到什麼地方去?”、“我能找到工作嗎?萬一找不到,我怎樣才能謀生?”、“我是不是該自己創業,那創業會不會很艱難?我能堅持下去嗎?”……這些想法令他整天愁眉苦臉,寢食難安。
後來導師發現了這一問題,他找到這位大學生,意味深長地說:“清掃落葉是一件極為辛苦的苦差事,但是昨天掃得很幹淨的院子,明天還是會落葉滿地,因為隻要一起風樹葉就會落下來!傻孩子,不管你今天用多大的力氣,還是要掃明天的落葉。明天的事情明天再想,讓自己輕鬆一些吧!”
聽了導師的話,這位大學生恍然大悟。
生在繁華都市之中,哪個人沒有憂慮呢?沒有人能真正做到無憂無慮,但“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要想太多有關明天的事,做好了今天就是為明天做準備,等明天的煩惱真來了再去考慮也為時不晚。這正如《聖經》裏的那句話:“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也許很多人會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明天做計劃是一種理智。是的,人是應該對明天有所計劃,可是如果計劃變成了對明天的憂慮,那就不算計劃而是重擔了,遠慮也就成為了近憂。再形象一點地說,明天天有晴時,也有雨時,陽光燦爛的今天就整天打著雨傘,你說累不累呀?
“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大自然的消長、人生的境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憂慮的心靈解不開明天的“千千結”,做好今天的事情又何須為明天憂心呢!我們不是超人,精力總是有限的,憂慮的心靈撐不動明天的“許多愁”,一天的憂慮一天當就足夠了,明天的事情明天做未嚐不可。
更何況,明天的大多數憂慮是毫無意義的,多數根本就不會發生。“世界上有99%的預期煩惱是不會發生的,它們很有可能隻存在於自我的想象中”,這是二戰時期美國作家布萊克伍德的一句名言,也是他的親身經曆。
布萊克伍德的生活幾乎是一帆風順的,即使遇到一些煩心事,他也能從容不迫地應付。但是,1943年夏天因為戰爭的到來,世界上的大多數擔憂接二連三的向他襲來:他所辦的商業學校因大多數男生應征入伍而出現嚴重的財政危機;他的大兒子在軍中服役,生死未卜;他的女兒馬上要高中畢業了,上大學需要一大筆學費;他的家鄉一帶要修建機場,土地房產基本上屬無常征收,賠償費隻有市價的十分之一……
一天下午,布萊克伍德坐在辦公室裏為這些事煩惱,他把這些擔憂一條條的寫下來,冥思苦想,卻束手無策,最後隻好把這張紙條放進抽屜。一年半之後的一天,在整理資料時,布萊克伍德無意中又發現了這張已經不記得自己寫過的便條,而且這些擔憂沒有一項真正發生過。他擔心他的商業學校無法辦下去,但是政府卻撥款訓練退役軍人,他的學校很快便招滿了學生;他的兒子毫發無損地回來了;在女兒將入大學之前,他找到了一份兼職稽查工作,幫助她籌足了學費;住房附近發現了油田,他的房子不再被征收……
最後,布萊克伍德得出了一個結論:“我以前也聽人們談起過,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煩惱都不會發生。對此我一直不太相信,直到我再看到自己這張煩惱單時,我才完全信服!為了根本不會發生的情況飽受煎熬,真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後來他根據此,還寫了一本書《99%的煩惱其實不會發生》。
看見了吧!與其活在不可知的明天,不如活好已知的今天;與其活在尚未到來的明天,不如活好當下的今天。做好今天的事情,對生活心懷希望,就算所擔憂的事情明天真的發生了,這種態度也會使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人生中,總有一半喜悅,一半憂慮,既然不可避免,何不拋開無謂的煩惱,多一點心態上的輕鬆?放下人生一半的煩惱,你會發現,生活還有多一半的美好。
天上的飛鳥不耕種也不收獲,上天尚且要養活它。荒野的小草不吐蕊也不絢爛,陽光還是會照顧它。你呢,憂慮什麼呢?人比飛鳥和野草貴重多了,上帝會棄你不顧嗎?不必預支明天可能的煩惱,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由此,也定能獲得內心的平靜,聆聽到生命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