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心靈史15(3 / 3)

記者:據說你的父母一直反對你致力於文學創作,是嗎?

蔣峰:(笑)其實這很正常,因為一些很糟糕作品的誤導,令他們覺得文學原來就是那種無所事事的人不工作的托詞。還有,文學的收入也不比正式的工作穩定,生活也沒什麼規律。這一點我在一年的奔走中已經明顯感覺到了。我想我還是用一些成績來證明這條路並不像他們所擔心的那麼糟糕吧。

記者:寫作的愛好始於何時?你高中三年真的讀了一千本書麼?有人說你是“80後中學習西方小說的最成功者”,是否意味著你隻從西方小說中汲取營養?

蔣峰:真正寫作就是高二要參加新概念的時候,如果沒有新概念,或許我會把我的寫作再推遲兩年,因為一篇文章在那次比賽拿了個獎,就開始有些編輯向我約稿子了,我也就自然而然地寫下去了。

至於說讀書,我覺得這隻是個人喜好,就是說即使我不去寫什麼也會喜歡讀書的,一千本對一個把讀書當生活最大樂趣的人來說,也許並不太多。我是受過一些西方小說的影響,但其實這並不比受中國的影響大。那些朋友知道我,我讀的中國書不比哪個朋友少,隻不過又比他們又多讀了很多國外的小說。所以看起來就似乎是受西方的影響了。

記者: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對你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蔣峰:因為讀的書較多吧,所以我麵對這一問題時反而不知如何回答。我喜歡的作家應該在一百位左右,而且作為讀者,我很難做出孰優孰劣的判斷。隻要這個作家有一些篇章令我興奮,我就會喜歡他的。一般來說喜歡他的一部作品,我會愛屋及烏地去閱讀他其它的小說。即使其它的小說不一定那麼出彩了,我也會仔細閱讀的。因為我認為一位寫出過好作品的人是不會沒緣故地寫出一本爛書的。

記者:我們看到馬原主編的一本據說是代表了目前“80後”最高寫作水平的書——《重金屬——80後實力派五虎將精品集》,你是“五虎將”之一。你對“少年寫作天才”、“實力派五虎將”這樣的稱謂有何感想?

蔣峰:我現在對自己在“80後”的什麼位置並不關心。我覺得小說寫出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小說,好就是好,糟糕就是糟糕,和作者多大沒什麼關係。我希望我的讀者因為喜歡我的書而喜歡我,而不是因為蔣峰是“80後”的作者,他隻有21歲什麼的。

記者:有一本書,號稱“對22位中國少年寫作天才的心靈訪談”,裏麵就有對你的訪談。你能不能從宏觀上評價一下另外21位?你覺得你和他們有何本質上的不同?

蔣峰:這個名頭好大啊:中國少年寫作天才。說實話,我沒看出誰可以這樣被稱呼。出眾的才能是有的,但是根基都不是很深,寫作上的漏洞顯而易見。

因為我剛剛說了他們的不好,所以我就不大好再說自己啦。

記者: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是常見的人生軌跡,你的人生軌跡有什麼不一樣呢?《萌芽》上一篇叫《誰來收養蔣峰?》的文章裏說你是“一顆候鳥帶來的種子,落在哪,就在哪開花,落在廣州,就在廣州發芽。”但是你現在已經到了上海,上海會成為一個新的驛站嗎?你覺得你這樣的經曆對你的創作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蔣峰:我想如果說軌跡不一樣也指的是大學這一段時間吧。而之前我和大多數人還是一樣的。

我現在在上海做一份臨時的工作,順便寫下一個小說,我想近一段時間我還會留在這裏的。

至於說影響,首先,飄無定所地四處流浪並不是我有意為之的,有時候是被生活所迫。所以並不能像一些朋友所猜測的為了創作而流浪。當然各種經曆都會對創作有影響,隻不過這樣的經曆對創作提供的素材更多些。

記者:小飯是你的很好的朋友麼?你們這些好朋友在一起常常做些麼?聊些什麼?到上海一段日子有什麼體會?

蔣峰:我和小飯從2002年認識到現在已經四年半了,我和他確實是很好的朋友。我們多數是在一起玩。偶爾會談起文學音樂電影什麼的,還會對朋友說說自己最近在做什麼。有一點是朋友帶來的,當你很久沒做事的時候,你的朋友告訴你他最近在寫什麼什麼,你就默默想到我也應該起筆了,今天晚上就該寫開頭了。我想這是種督促吧。至於對上海什麼體會,我要說,每一個城市都一樣,不同的是朋友,要是這些朋友在長春、北京或廣州這些城市,我也會有和現在一樣的感覺的。

記者:寫作對你來說是什麼?

蔣峰:對於這個問題我說過很多次了,說到有的時候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說心裏話。有一句話我還沒有說過,這是我思考過的話——寫作不一定是我生活的全部,但的確是我生命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