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篇 航空兵力枯竭(2 / 3)

小澤部隊的“架艦載攻擊機,在4架零式戰鬥機的掩護下,對敵軍的這支機動部隊斷然進行夜間魚雷攻擊。據報告,擊沉美軍航空母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各2艘,日軍有4架飛機未飛回。

大本營在軍艦進行曲的伴奏下發表了此次名為第一次布幹維爾島海麵空戰的戰果。

11月8日,小澤部隊在基地航空部隊配合下,用26架艦載轟炸機、71架艦載戰鬥機對航行於布幹維爾島西南岸,與塔羅基那島相鄰的木皮納岬海麵上的美軍輸送船隊進行了攻擊,擊沉了2艘運輸船和3艘驅逐艦,同一天在同一海麵上,又對擁有30艘船的大型輸送船隊以及護衛該船隊的日軍艦隊進行攻擊。日軍在13架零式戰鬥機護衛下,用12架陸基攻擊機和12架艦載攻擊機實行了魚雷攻擊。據報告,擊沉了戰艦4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3艘,運輸船2艘以上。日方有27架飛機沒有飛回。

這次戰鬥稱為第二次布幹維爾島海麵空戰,發表了戰報。

10日,日軍9架艦載攻擊機又對航行於塔羅基納岬海麵的敵輸送船隊進行了夜間魚雷攻擊。據報告,擊沉敵驅逐艦1艘,運輸船2艘。

在曆時3天的攻擊中,小澤部隊損失39架飛機。飛機損失不算很多,但因為主要是技術熟練的人們進行的夜間攻擊,飛行員損失很多,結果,飛行隊已無法編隊,為此,第2天(11日)在第三次布幹維爾島海麵空戰結束後,古賀大將命令小澤部隊撤回到特魯克。曾被人們寄予很大希望的“婁代號作戰”就此告終。

以後,“布幹維爾島海麵空戰”又進行了6次,每次在遠離內地的新加坡都能聽到軍艦進行曲。聽到友軍英勇善戰的消息當然高興,但是,日軍到紛至遝來的戰鬥簡報之後,總覺得有點想不通。

從所使用的攻擊機數量來看,戰果似乎大得過分。以前,在珍珠港、珊瑚島、中途島、南太平洋等海戰中,當時的飛行技術確實比當今小澤部隊高超,而且當時零式戰鬥機具有壓倒敵機的優勢。即使在那種情況下,要想壓製住1艘航空母艦也要有幾十架飛機。

此次空戰中,敵戰鬥機的威力有所增強。對空火力和防禦兵器也進一步增強。如果考慮到這些情況,則盡管使用了艦底起爆式(在艦底爆炸時威力成倍增加)魚雷,報導的得分數仍未免顯得太高。布因島的情況至今記憶猶新,因而老是想這個問題。

盡管進行了多次空中攻擊,美軍的進攻根本沒有減弱。有鑒於此,11月14日,古賀大將命令在新加坡進行訓練的第二航空戰隊在12月上旬以前反複向特魯克出動。

徹底改編的飛行隊自組成到現在隻不過1個月的時間。飛行隊經過一番猛烈的訓練之後,剛剛進入正規訓練,實際上早就應該準備基地轉移了。即使今後再訓練2、3個月,麵對羽毛豐滿的美國航空母艦部隊他們恐怕也不是對手。我心中拿不定主意。

飛行員是這麼個情況,飛機的情況也並不妙。自開戰至今早已2年過去了,可機種依然是零式戰鬥機、九九式艦載轟炸機、九九式艦載攻擊機。

這一期間唯一可以信賴的是新飛行員比起他們的先輩來並不遜色。

臘包爾方麵的空中攻擊接連不斷。自從古賀大將把馬紹爾方麵的一部分航空部隊調到臘包爾以後,從11月17日開始,前來襲擊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島方麵的美軍機比過去增多了。19日前來襲擊塔拉瓦的飛機竟達900架次。形勢異常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當天古賀大將下達了“捷號作戰準備”的命令。大將鑒於美軍在這方麵登陸已迫在眉睫才下達了決戰命令。21日清晨日軍駐馬金和塔拉瓦兩地的守備部隊報告美軍登陸。馬金於當天上午4點30分,塔拉瓦於翌日(22日)下午1點半通信中斷。綜合以後的各種情況,做出了該方麵已於25日完全落入美軍的判斷。

停泊在特魯克的聯合艦隊因為缺乏足夠的兵力,即使是大艦巨炮也沒有用武之地。人們隻有向著東方仰天長歎而已。

要說災難,應該既是我們自己埋下了災難的種子。不知人們是否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機動部隊的飛行隊是在航空母艦上使用的。為此,好不容易進行了專門訓練,可是訓練水平稍一提高,就投到基地空戰中去。這一點盡管可以找出理由,但麵臨危機,對於這種權宜之計聯合艦隊司令部不知是怎樣看待的。

三、臘包爾航空隊不複存在

12月10日,第二航空戰隊在城島少將指揮下從新加坡出發,按直線航路飛往特魯克。

經內地到達特魯克時已經是19日了。小澤部隊的大部分人員從特魯克又員從特魯克啟航,正在回往內地的半途上。因為聯係工作而留下來的航空參謀青木中佐談了些情況,他說這回該由第一航空戰隊在新加坡方麵進行訓練了。

城島部隊一到特魯克,四麵八方就向其求援。失去了相鄰的吉爾伯特島的馬紹爾群島,危機迫在眉睫的臘包爾,到處都急如星火地告急。12月15日,美軍在新不列顛島西端的馬卡斯岬登陸。

臘包爾島上也燃起了戰火,確實令人惶惶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