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傳說並非空穴風(1)(1 / 1)

我們可以不相信宿命的輪回,但無法對發自冥界的聲音置若罔聞。——作者題記

木匠傅說,字傳說,號十年板築,虞國聖人澗人,和百裏奚、管仲、膠鬲為至交,是木匠師祖魯班親授弟子。專事版築城牆,修繕宮殿廟宇,深得黎民百姓擁戴。方圓數百裏內,具有極高的威望和人氣。

在一個日當正午時分,傅說曾遭遇過“冥胎兒”的正麵攻擊,而傳說中的流言蜚語卻是從一個鹽商汪生誤入歧途開始的。

汪生,名惰性,字不甘,人送綽號“枉多情”,南陽鄧州人。以販賣私鹽而發跡,家境豐盈,良田千頃,妻妾成群,為人豪爽,喜歡結交江湖朋友。唯一缺憾就是在無意間邂逅貌美如玉女子的眉目傳情,按捺不住心頭欲火的狂熱衝動,把持不住自己的底線,會身不由己苟且偷歡一回。

普天之下的男人難免一個秉性和劣根。表麵上雖然不便過多表述,內心深處卻珍藏著一個秘而不宣的絕對隱私。

每當和狹路相逢或擦肩而過的多情女子在怦然心動間你情我願,相互之間根本無須過多的語言,在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驚鴻一瞥中,隻要傳遞給對方能夠讀懂的心靈感應就足夠了。一切在心有靈犀一點通中,迅速點燃起激情豔遇的火花,將秒殺前還是兩個毫不相幹的陌生個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全融入對方,縱情放浪形骸。按照如此處處留情的方式恣意縱情下去,終究難免會惹禍上身,擺脫不了一個麻煩。

汪生以販賣私鹽為生,行走於江湖之中,一年中大多數時間奔波在路上,星夜兼程,風餐露宿,對往返的每一段路程的地貌特征熟記於心。鳳鳴山一帶民風淳樸,曆來缺乏生息繁衍強盜蟊賊的土壤,有夜不閉戶道不拾遺之美譽。因而鳳鳴山一帶的官道上不分晝夜,三五成群的客商來來往往,熙熙攘攘。

自古販賣私鹽被官方明令禁止,沿途官道上多有關卡攔截,官員巧立名目亂收好處費,更有甚者趁機敲上一筆竹杠,中飽私囊,給大膽妄為者以可乘之機,因而導致販賣私鹽之風屢禁不絕,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汪生偏偏又是個膽大心細之人,生性執著而執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加之汪生工於心計,善於經營,又很會來事兒,從業十多年來,一路左右逢源,順風順水,從未出現過任何閃失,因而賺得盆滿缽滿,財色兼收,春風得意。

日前,汪生接到蒲州鹽商關天培的書信一封,言及沿途官員鬆弛懈怠,關卡形同虛設,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趁機販賣私鹽可以大撈一筆。讀罷書信,汪生二話不說,當即準備了足夠的本錢和盤纏告別家眷,一路曉行夜宿趕往河東蒲州。

進入閿鄉地界,汪生因急於趕路,錯過了一個村,急於趕往下一個店,兩相之間的距離有五十餘裏的路程。時值三伏季節,趕上日當正午時分,疾步行走的汪生豁然發現昔日人來客往的官道上竟然一反常態,連個作伴的人影都沒有,這讓自認為膽子很大的汪生心裏不免產生幾分焦慮不安。

人在著急的時候容易心裏發慌,情急之下能急出一身汗來。如果身邊有個伴兒,一路上有說有笑,雙方心裏都不著急,枯燥乏味的時光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打發掉。

世間的事情就是這麼湊巧,心中有鬼,偏偏能遇見鬼。很多時候,甚至是大白天活見鬼!恍惚間看見不遠處的崖畔上站著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手裏牽著一個小女孩。母女倆一身白色長衣打扮,母親身材窈窕,美豔驚人。女孩五六歲的樣子,若無其事般地玩耍一個九連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