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曾經經曆過的失敗與挫折,意味著我可以抓住下一次的機會,意味著我可以向任何事情發起挑戰。
有了這些經驗,在以後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我就可以比別人少浪費一些時間和金錢,少犯一些錯誤。
有的人總喜歡指責別人的失敗和錯誤。“我早說什麼來著,老老實實地當中間派不就得了。”是啊,老老實實地當中間派,的確不會犯錯,但是,卻永遠也不能體會那些勇於嚐試的人爬上最高峰的感覺。
海綿裏的水,隻要肯擠,總是有的。人生也應該像海綿一樣,永遠充滿著希望、進取、挑戰和抱負。這種從挑戰中得到的快樂,是那些做中間派的人所無法體會的。
3.在失敗中學習
在這裏,我還想介紹我的一次失敗經曆。向大學遞交了申請以後,剩下的就是等待麵試了。如果想申請哈佛大學,就必須要有從哈佛畢業的前輩的推薦信。哈佛大學麵試我的人,是一位住在理奇伍德、畢業於哈佛的大叔。
麵試的那天,我忐忑不安地來到大叔的家。“萬一說錯話可怎麼辦?”門一打開,先衝出了兩條黑色的獵犬。
“別害怕,他們不會咬人的。”
鋼琴上擺著一個小像框,裏麵是幾十個年輕的麵孔,看來應該是一張畢業照。牆上也掛滿了照片,看樣子是他的兒子和女兒。
“我的兒子和女兒都是從哈佛畢業的。不過,你為什麼想上哈佛呢?”
我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你可以給哈佛什麼?”
這真是個奇怪的問題,“我能給哈佛什麼?嗯……”
我一邊給他看我的畫,一邊告訴他,我在墨裏斯博物館的得獎經曆,還有雖然來美國沒多久,但已經完全適應了理奇伍德的生活等等。
我想盡可能地多說一些這兩年時間的努力成果,還有我想要和美國最優秀的學生一起學習的抱負。
“畢業以後,你想做什麼?”
“我還沒有想好。現在對我來說,上大學是更重要的事。我對法律和經濟比較有興趣。”
我繼續說。
“你覺得你有資格上哈佛嗎?”
又是個奇怪的問題。
我當然不能謙虛地說“沒有”,如果那樣的話,那他的推薦信一定會給別人了。
“我覺得,我是值得被哈佛選上的。我體驗過韓國的高中教育,也體驗過美國的高中教育,對於韓國和美國,我全都有了解。我想,那些生在美國的韓國人,一定不了解韓國的教育情況。而我相信自己對以後促進韓美兩國的交流一定會有所幫助。高中的時候,我參與過在紐約舉行的韓國和美國作家的國際交流會,而且,我在理奇伍德高中的時候,也是非常努力的。我很想在哈佛和美國最優秀的人才一起學習。這是每一個移民到美國的韓國父母的希望。”
聽我說完,大叔說:“這不隻是韓國父母的希望,美國的父母也同樣希望他們的子女能夠進哈佛學習。”
大叔的臉上沒有一絲笑意,這次麵試失敗了。我非常失望,沒辦法了,回家吧。
我收拾起自己的畫,轉身準備離開的時候,大叔忽然叫住了我:
“肯特,嗯……也許這話不應該由我來說,你進哈佛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回家等好消息吧。”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高興得幾乎要窒息了。
4月15日,是大學發出錄取通知書的日子。我覺得自己的心都要停止跳動了。終於,在4月17日,我收到了來自哈佛的信。信很薄,我急不可待地撕開信封,期待著看到裏麵的好消息。
但是,結果竟然是不合格。我失望極了,我覺得,自己那麼長時間的努力都白費了。
“不合格,為什麼?”
我拿著這張不合格的通知書,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似的,上哈佛的夢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我還有什麼臉麵回去見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