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二十幾歲,先為人生經驗埋單(1 / 1)

第一章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千百年來這句話一直被大多數中國人所認同,它不僅指出了各個年齡段的人應該達到的人生境界,也為現代人的人生規劃提供了某種程度的參考。其中,“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許多名人的故事都為此語作出注腳:李嘉誠30歲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塑料花大王;楊元慶30歲時是聯想微機事業部的總經理;布林和佩吉30歲時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們創建的Google已經在全球普及……

當然,這些名人的成功不可能憑空而來,我們在看到他們成功的同時,也應看到這成功背後的人生積澱。沒有前30年的積累,30歲的人生絕不可能發生質變,更不可能如此精彩。而在前30年的量變階段,20~30歲這十年又顯得尤為重要。

二十幾歲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是我們為將來儲蓄人生資本的重要時期。對於二十幾歲的我們來說,已經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掌握了不少知識,但知識包裝出來的年輕人在社會的大舞台麵前還是一顆青澀的果子。當你踏進社會的時候,你才發現社會如此不簡單,很多事都在繞著潛規則運轉。缺少人生經驗的人常常在現實中碰壁,甚至於難以生存,更別說取得大的成就了。這些規則潛伏在表象的後麵,無數人用金錢、名譽、幸福甚至生命去撞擊才拾得一絲感歎,換來幾番悔恨,而時間也已隨之流逝,當年過三十,再回首的時候,發現一切都有點晚了。

人生沒有草稿,生命沒有給人安排那麼多“錯了再改”的時間,誰也不想在未來磕磕絆絆,讓自己遍體鱗傷。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年輕就要做社會規則的犧牲品,也不要以為隻有遭遇不幸的人才能明白人世間的真相。很多潛規則就在前人總結的人生經驗裏,這些經驗帶著刻骨銘心的創痛,由一代一代人以血的代價而證明無誤。前人和成功人士也曾年輕過,也曾和我們一樣深一腳淺一腳地在社會的深雪地上一路跋涉。他們錯過,這些錯誤給他們帶來了難以彌補的遺憾,他們曾為此慨歎人生無情,渴望重新活過,最後,他們痛定思痛,將那些教訓總結出來,希望後人可以不必經曆和他們一樣的痛苦。這些經驗能夠讓後來的年輕人少走彎路,在成功的道路上事半功倍。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任何對前人總結的經驗采取漠視態度的人,都注定要淹沒在複雜的生存環境之中。 

基於此,我們編著了《二十幾歲要懂得的99條人生經驗》一書,本書總結了99條前人的人生經驗,通過有趣的故事和生動的說理將其一一展現。與其他講述人生經驗的書相比,本書有一個顯著的特色,那就是充分發揮了懷疑精神和逆向思維的作用,挑戰在多數人心目中習以為常的觀念,指出其不合理性,從而另辟蹊徑,指出了在社會中生存的種種法則。對於涉世不深和為追求幸福付出代價的人們,本書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經驗就是前人留下的道路。順著他人走出來的路走下去,你就可以更加明確成功的目標,在走向勝利的途中避免迷失方向。 

希望本書能夠幫助你擺脫慣性思維的束縛,了解足夠多的社會經驗,為迎接30歲的輝煌作出最好的準備。以前人的經驗為鑒,將使你在人生道路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