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剛直上諫 滿門抄斬 法場救孫(1 / 3)

詞曰:雍正七年千古奇冤寵信奸佞聽信讒言

三百冤魂命喪黃泉一代忠良隻因進言

驚動四奇勞駕首仙法場救人懲治巨奸

三聲炮響屍骨如山一夜之間堆成大墓

話說大清世祖愛新覺羅·臨福入主中原,在位一十八年駕崩,於壬寅年傳位於清聖主愛新覺.玄燁康熙。玄燁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剪滅南方各個抗清力量,其中以反清複明力量為主。後又平定三藩之亂,收複台灣、澎湖等列島。數征北漠又北拒沙俄使清統一天下,海內皆平。至此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封建史家書為明君聖主。康熙晚年幾欲廢長立幼,均因謀而不斷,被四皇子胤禛,內依國舅隆科多,外仗年羹堯鳩死其皇父而繼承大統。取皇號雍正元年,時值癸卯年。雍正登基實屬謀權篡位,手足相殘,大有煮豆燃豆箕之勢,皇兄、皇弟被害死者數人,幸免者也被罷黜京師,削減皇權利祿。皇子們人單勢孤再無與爭奪皇位之力。皇室穩定後,又行下詔命大將軍年羹堯、嶽鍾琪等率重兵南征西討,不斷窮兵黷武,戰爭連年不休,兵災官禍,使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苦,雍正雖為大清三代之帝,不知體恤民情,大興土木耗資無數,天下百姓饑寒交迫,餓浮遍野,貧苦人民賣兒賣女,落得哭聲遍野,民怨沸騰,各地官吏瘋狂搜刮民脂民膏,魚肉百姓。

已酉,雍正七年天下群雄並起,江湖綠林之中,正邪之戰業己掀起。此時天下人民已經到了倒懸之境,民不聊生,雞犬不寧。日寇,英吉利虎視中華,大有一口吞下中華之勢。

值此國家危亡之秋,民眾呱呱待哺之時,惹惱了順天府知府獨孤正。此人年介六旬,十六入仕二十中舉,二十三歲會試金榜題名中魁首,為金科狀元。因為人耿直,不善疏通,隻被典為順天府驛丞,後因政見超群,屢建功勳政績卓著,在四十六歲時方升任知府。獨孤知府為官數載,愛民如子,深體民情又清正無私,刻已極嚴,廉政求實,官聲甚佳。雍正登基後,由於苛捐雜稅頗多。國舅隆科多使人四處搜刮珍寶,順天府也在遭劫之例。

這日獨孤大人正在書房讀《春秋列卷》,當讀至周幽王風火戲諸處,有老家人來報,國舅親使來訪。獨孤大人內心一動,暗想隆科多身為國舅,權傾朝野,此人貪得無厭,今日其心腑之來必無好事我必小心從事。想到此離開書房邁步迎向前廳,舉目一望,此人年約四旬,淨白麵皮,微有胡須,滿臉橫肉,鷹鼻、鷂眼、猴嘴、蛇腮,已知不是善類。見其人上著紫色團花馬掛,下身青綢隱花褲,一條長長大辮垂於腦後。獨孤乃清高之士本不肖此與類相見,奈因是隆國舅親信,又出於不能失禮,隻好前行兩步抱拳拱手而後說:“不知貴管駕到,有失遠迎,恕罪!恕罪。”原來此人是隆科多大管家隆福,他很會依仗權勢,善解主意,也就深得國舅寵信。隆福並未把四品大員看在眼裏,平日狗仗人勢慣了,也隻微微點點頭地說“有勞大人。”獨孤舉手讓客人進入大廳,便分賓主而坐。從人獻上茶來,老大人這才說:“貴管親臨僻府有何貴幹,請道其詳。”隆福一麵說:“奉國舅鈞諭,今年三月初八是國舅壽辰,特命我給知府大人下壽柬”,一麵從腰裏掏出寫有至獨孤大人的大紅請柬。老大人一看心下已經明白,隆科多名曰下柬,實則又在敲詐地方官的油水。獨孤深知隆科多胃口大得很,千兩白銀不放在眼裏,隻有珍寶,貴重古玩方能如其所願。我家清貧何以奉上。想到此便對隆福說:“請貴管多多代下官美言,國舅壽期一到,下官必有孝心奉上。”隆福要的是這句話便起身告辭,獨孤隻送前廳而返。當回到書房悶悶不樂。心想國政日非,權臣當道,陛下暴虐,黎庶塗炭,我獨孤兩朝為官當盡職守,不能眼睜睜看著國危民亡,想至此便秉燭揮毫寫就一本,其略是:

臣,獨孤正,世受皇恩,敢不披肝瀝膽以盡臣節。臣聞周文王以德治天下,雖偏居西岐一隅而三分天下有其二,萬民歸心。商紂王殷受,屠戮忠臣,荒於酒色,國政俱廢,天下八百諸侯紛紛叛之而亡商。秦王政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連年用兵,天下遭殃,信用佞臣,焚書坑儒人心離散,此亡國之道也,不可不戒。我朝先皇乃仁聖之主不可不效。朝內隆科多,培植親信,權傾朝野,排除異己國事日非,吞外貢,納內賄,富可敵國,不可不防。望我主效貞觀,繼祖業步效先皇以安大寶,此臣民之願也!誠惶誠恐。

頓首百拜

臣:獨孤正

癸卯年正月

老大人書罷又從頭至尾閱了一遍,時己天交五鼓,方合衣而臥,次日日上三杆,老家人打來淨麵水,洗漱己畢,又提筆醮墨揮就一幅二聯,一橫批是:“絕欲勿貪”四個大字。上聯是“修德強似敵國”,下聯是“貪欲禍國殃家”。寫罷連同昨晚奏章分別封好,喚來得力家人囑咐一番帶上銀兩做為路費,連日送往京城。

連日來獨孤大人心事重重,不過是憂國憂民困擾著心緒,正日愁鎖雙眉,飲食大減。老夫人陸氏不解其意便問:“大人為何連日悶悶不樂,長籲短歎,長此下去身體如何受得了,不妨說出來,痛快痛快”。

獨孤大人說:“夫人哪裏知道,我於數日前奏上一本,奉勸當今,以商紂秦始為戒,效唐太宗、效先皇治國愛民,本參隆科多誤國害民,想來此本以達天庭。當今剛愎自用,忠言不納,必不允奏弄不好必降罪於我,我身為人臣,竭當盡忠報國,死不足惜,深恐累及子孫,可惜我為官一場,全家三百餘口未跟我享一日之福,反受我累,我心豈能安乎”。陸夫人一聽己知引來大禍就不知何時降臨。

大人與夫人正在議論之中,猛聽府門外人喊馬嘶,不一會家人來報,外麵來數百官兵己將府宅團團包圍。正在驚疑之際,有人大喊:“獨孤正接旨!”老大人換了官服,迎了出來,伏地跪倒:“臣獨孤正接旨。”宣旨是名太監,隻聽聖旨道:“爾獨孤正,身為四品大員,本應忠君愛國,而反欺君罔上,毀謗朝政,誤陷朝廷重臣,罪不容恕,特緝命捉拿滿門家眷,抄沒一切資財,押京候審,欽此!”老大人隻好說聲:“罪臣接旨謝恩。”此時八百禦林軍在大內都統的指揮下,將獨孤滿門四代人全部按冊押下共三百一十八口,其間有獨孤正長兄一家五十三口,三弟四十九口,四弟六十六口,長子,次子,長孫,次孫七十五口,其餘七十五口是三兄弟的家人有丫環、使女、仆人,凡獨孤直係兒孫全部打入木籠囚車,其它人全部五花大綁,押往三法司大獄待罪。

此案傳開後朝野上下震動非小,有幾位忠正之臣也曾上殿保本,稱獨孤雖犯欺君之罪,但隻罪及本身,求聖開恩赦其全家。雍正也感到定罪過重,怎奈隆科多暗囑三法司作了偽證,又嚴加逼供,一些人因被屈打成招,認供為反清複明。此罪一定雍正信以為真,便命五月二十一日處斬獨孤滿門,這道聖旨一下,己無挽回,朝中許多大臣己心寒意冷,惶惶不可終日。

其中以漢人為最,整日提心吊膽,不知何日大禍臨頭,從此思離官者日增,有四位大臣上本告老致政。閑話少敘。單說奸賊隆科多,兩月來忙碌不休,正日與其親信密謀編造獨孤氏罪證,以死囚攀舉獨孤正反清複明,奏準後嚴加派人守護死囚牢,深恐有人劫牢反獄。盼隻盼五月二十一日早早來臨,以除心頭大患。果然不知不覺的到了行刑之日,日前,隆科多命大內都統抽調數名武林高手、三千禁軍作刑前安排,次日天交五更便調集三千人馬,各個弓上弦、刀出鞘,從死牢中提出獨孤正全家人眾,依前裝入木籠,繩綁二臂,由三千禁軍押解奔向刑場,刑場設在公主墳,由隆科多監斬。背北向南設有監斬台,四周由禁軍守護,嚴防有人劫法場。三百刀斧手頭紮紅巾,赤著上身手握鬼頭刀,單等午時三刻追魂炮響行刑。此事暫且不表。